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经开区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防控决策部署,迅速行动、群策群力、精准施策,在疫情期间推行“不见面”服务,引导线上庭审仲裁,真正实现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仲裁
“网上审理”业务“不掉线”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娜)“您是××本人吗?”“请您出示下委托手续。”“现在宣布下仲裁庭纪律……”“双方代理人是否能听清楚?”“报告仲裁员,开庭前准备工作已就绪,现在可以开庭。”2月17日下午,经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以下简称“仲裁院”)301、305两间仲裁庭里,仲裁员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分别审理了两起劳动争议纠纷案件。
记者在网络庭审现场看到,仲裁员和书记员借助电脑将申请人代理人和被申请人代理人连接在一起,三方通过视频通话进行案件审理,并全程录音录像,实现了为当事人提供非现场接触即时服务。
“网上审理可以让当事人在疫情防控期间足不出户,用手机参与庭审,及时有效化解劳动争议的同时也降低了感染风险。”刚刚结束网上审理的仲裁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疫情以来,为正常开展仲裁工作,保障疫情期间劳动者及用人单位切身利益及区内企业劳动关系稳定发展,仲裁院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应对,围绕“疫情防控期间工作安排”“在线立案”和“远程服务”主题展开了一系列工作安排,调整疫情时期工作规划,建设仲裁院信息化服务系统,并在区内企业全面复工前夕推出了“网上审理”模式,保障了特殊时期“不见面”构建区域和谐劳动关系。
法庭
“云模式”审案件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娜)“原告,能听清我说的话吗?”“被告,你的信号一切正常吗?”“好,现在审理开始!”2月14日,在经开区法庭第三法庭,经开区法庭副庭长毛希彤戴着口罩,借助视频庭审平台“北京云法庭”完成了一起劳动争议案件的线上问话。
据悉,这是疫情防控期间,经开区法庭借助“云法庭”审理案件的其中一例。在“没有当事人出庭”的庭审现场,国徽悬头,法袍加身,法庭的庄严与肃穆在“云法庭”上丝毫未减;发问回答,聆听记录,审理程序的严谨与有序不退半分。
据了解,当前疫情形势严峻,为做好诉讼活动中的疫情防控,维护诉讼参与人的安全和健康,同时不延误案件的审理和推进,线上办公也成了法庭工作的主要方式,经开区法庭积极响应北京市高院关于网上审判的号召,疫情期间,已完成多起线上问话及审判。
“今后,法庭也将继续加大‘云法庭’的使用力度,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做到疫情防控和审判工作两不误,为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实高效的司法保障。”毛希彤告诉记者,法庭已经制作了简洁直观的“云法庭”审理操作流程图谱,疫情期间会利用线上审理平台为当事人提供及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