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剧院:战“疫”新作线上飨戏迷
2020年03月05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京剧院:战“疫”新作线上飨戏迷

 

  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北京市已有至少27部京剧作品相继停演,但这却并不妨碍演出院团持续创作,北京京剧院便是其中之一。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认为,尽管疫情令线下演出暂停,但在此期间要做到抗疫防疫与生产工作两不误。而自疫情发生后的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北京京剧院的演职员一方面通过京歌、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围绕当下的疫情制作出《战疫情》《我们都要好好的》等多个作品;另一方面也在推动原计划的剧目案头工作,以保证创作工作的有序实施。

  抗疫作品接连上线

  从《战疫情》到《为了爱》,北京京剧院近日推出的多部战“疫”作品吸引了业内较高的关注。

  在疫情暴发之初,刘侗便向剧院的演职员发出号召,用艺术的力量支援一线、提振士气,“此次战‘疫’过程中涌现出大量的先进事迹和可歌可泣的人物,因此希望广大职工能广泛收集,创作出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京剧作品”。

  截至目前,北京京剧院的演职员们不仅录制了大批以祝福武汉、祝福祖国为主旨的短视频,还参与了10余部战“疫”作品的创作,如演唱作品《战疫情》《中国脊梁——致钟南山》,朗诵作品《水调歌头·送瘟郎》,抗击疫情原创公益歌曲《我们都要好好的》,由革命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选段改编创作的《爱无疆》,京歌《众志成城抗疫情》等,且包括谭孝曾等京剧表演艺术家,以及北京京剧院的多位青年演员、演奏员均加入创作的队伍中。

  值得注意的是,刘侗也亲自参与到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如《战疫情》《中国脊梁——致钟南山》等作品均为刘侗亲自作词,而这则是他有感于“最美逆行者”的奉献精神创作而成,且《战疫情》还邀请到了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胡教师王媛媛作曲。

  剧评人蒋颖表示,京剧近年来一直试图打开更大的窗口,此时北京京剧院演职员基于当下的疫情制作贴近当下环境的作品,不仅能扩充创作素材,还能让人们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到京剧的从业者,或许也能激发出更多人对于京剧的好奇心。

  “宅家练兵”不放松

  在持续推出多部战“疫”作品的同时,北京京剧院也未停下原有的工作进程。

  在刘侗看来,从京剧艺术服务国家文化建设角度出发,北京京剧院要做到抗疫防疫与生产两不耽误,创作部门积极开展案头创作工作,演出团队则组织引领演职员以安全的方式开展业务学习和练功练兵活动,综合业务部与演出团则积极准备今后的演出计划和相关安排。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京剧院的演职员早已开始启动“宅家练兵”的模式,以确保疫情结束后能为观众带来高质量的演出。其中,北京京剧院一团团长王蓉蓉通过手机等设备,在线指导徒弟唱腔等方面,使其表演能更加饱满。同时,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团长迟小秋也“远程”督促学生练功,不放松业务。

  除此以外,已列入剧院2020年度重点创作项目的现代京剧《许云峰》也在持续推进中,且自春节前明确了改编创作方向,建立主创团队后,不仅编剧王新纪在春节期间迅速完成剧本初稿,疫情防控期间,剧组还通过网络和电话形式建立远程联系,进行剧本讨论、修改和完善,积极推进剧目的案头创作工作,从而为疫情过后能快速、全面推进剧目生产做好准备。

  戏迷热度不减

  作为“国粹”,京剧一直获得不少戏迷的拥趸。尽管在此次疫情之下,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北京市共有至少27部剧目暂时无法登台,但停演剧目仍受到不少戏迷的期待。而为了让戏迷能够在停演期间也能欣赏到京剧演出,北京京剧院也通过官方平台推送剧目录像。

  在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京成看来,京剧若想长久发展,必然要吸引更多票友的关注,而通过尝试新型推广方式,也是一种有益的布局,并顺应了市场的选择。

  目前从北京京剧院的官方微信平台上可以看到,包括《龙凤呈祥》《锁麟囊》《四郎探母》《赵氏孤儿》等剧目录像均已上线,而以上均为京剧经典剧目。以《锁麟囊》为例,该剧目是“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的代表作。《锁麟囊》由著名剧作家翁偶虹于1937年进行编剧,讲述了一位善良的富家小姐,在富贵无常的人世中,如何因当年的仗义助人而得报恩和救助的感人故事。自1940年5月首演后,《锁麟囊》便成为京剧舞台上的一棵常青树,尤其是该剧在声腔艺术、唱词安排上的成就,使得该剧目被认为在程派剧目中独居魁首。

  除此以外,《龙凤呈祥》也是经久不衰的京剧名剧。公开资料显示,《龙凤呈祥》取材于《三国演义》第54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是由梅兰芳、马连良、裘盛戎、袁世海等艺术家将原有的折子戏《美人计》《甘露寺》《回荆州》《芦花荡》组合改编而成。且该剧行当齐全,涵盖老生、武生、小生、青衣、老旦、铜锤花、架子花、丑等,因此也受到不少戏迷的欢迎。

  北京京剧院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拟定共推出13出剧目的录像供戏迷在线上观看,且以上剧目将在3月8日之前更新完毕。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郑蕊

  图片来源:官方供图

  背景链接

  京剧背后的“国粹”之韵

  京剧,一直以来都有“国剧”之称,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同时已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说起京剧的诞生,则不得不提自清乾隆五十五年起,原本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并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地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而京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正是其特有的表演方式。公开资料显示,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分别为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与此同时,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也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在化妆、服装各方面加以若干艺术的夸张,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行当。

  近年来,京剧领域从业者也在通过创新以获得更多年轻观众的认可。以京剧演员王珮瑜为例,在其个人演出品牌“清音会”中便主打近距离、沙龙式演出,并引入了实时直播和“弹幕”互动等新媒体模式,用更加平易近人且年轻人更易接受的方式进一步缩短与观众的距离。此外,在内容领域,京剧也在不断推出新编剧目,如北京京剧院便创作了《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宋家姐妹》《梅兰芳》《云之上》等现代京剧,以及《玉簪记》《浮生六记》等小剧场京剧。

  剧场推荐

  长安大戏院 长安街上的老字号剧场

  长安大戏院是闻名遐迩的老字号剧场,始建于1937年,原址位于北京西单繁华商业街,新戏院于1996年9月重张开业,迁至东长安街北侧光华长安大厦内。易地新建后的长安大戏院是古典民族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其设计装潢具有典型的明、清风格,以上演经典剧目为主,尤其是以京剧为代表的各种艺术形式的演出。

  在长安大戏院80多年的历史中,曾展现了许多不同流派的剧目和许多京剧表演艺术家,如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等人的艺术风采,同时近年来也有一些老戏曲艺术家在逢年过节的喜庆之日前来助兴。

  而长安大戏院最大的特色,在于其为了让异域的旅游者能理解、欣赏京剧,与其他演出单位联手合作、编排了更适合旅游者观看的整台旅游京剧。以上精心编排的京剧作品尽可能地包容了京剧艺术的各个行当,同时又让观众能看懂京剧,并利用现代化的舞台,从布景、道具、灯光、音响,做到了完美的结合,而且还配有同步的中英文字幕,使观众对剧情有充分地了解。

  除了旅游京剧专场外,长安大戏院每逢周六、周日下午还会上演传统京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剧目包括《龙凤呈祥》《凤还巢》《锁麟囊》《金龟记》《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秦香莲》《四郎探母》《赵氏孤儿》等。

  交通信息:可乘坐公交车1路、52路、120路、126路、140路、637路、特2路至北京站口东下车,或乘坐地铁1号线、2号线至建国门站下车。

  梅兰芳大剧院 传统与现代艺术的融合

  梅兰芳大剧院坐落在北京西城官园桥东南角的黄金地段,这是一座以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命名,集传统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的现代化表演场所。公开资料显示,梅兰芳大剧院隶属于中国国家京剧院,面积13000余平方米,地上五层,地下两层,有观众席位980座,具有演出、展览、会议、声像录制等多种功能。

  截至目前,包括京剧《龙凤呈祥》《遇皇后打龙袍》《四郎探母》《红鬃烈马》在内的多部经典剧目,均已在梅兰芳大剧院登台亮相。而除了京剧外,梅兰芳大剧院还会上演昆曲、舞台剧、话剧、芭蕾舞等作品,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而在梅兰芳大剧院四楼,还设立了京剧艺术馆,长期展览具有代表性的京剧人物造型的人偶。据悉,人偶的扮相是模仿国家京剧院的演员在自己的代表剧目中所饰演的角色的形象,如京剧演员邓敏在《图兰朵公主》中的所饰的图兰朵公主,袁慧琴在《杨门女将》中所饰的佘太君,张建国在《泸水彝山》中所饰的诸葛亮,李文林在《红灯记》中所饰的李玉和,李阳鸣在《三打祝庄》中所饰的石秀,唐禾香在《悦来店》中所饰的十三妹等人物造型。观众在欣赏京剧演出的同时,还能通过展览零距离地走近京剧文化。

  交通信息:可乘坐公交车107路、118路、332路、701路至车公庄东下车,或乘坐21路、80路、686路至车公庄南下车,此外,还可乘坐地铁2号线或6号线至车公庄站下车。

  天乐园大戏楼 可看可玩的京剧体验馆

  天乐园大戏楼坐落在正阳门外大街路东,鲜鱼口内路南,其文字记载始于1785年,距今有230余年的历史。

  据历史资料显示,天乐园大戏楼初期以说唱、杂耍等民间艺术为主。1901年,天乐园大戏楼被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田际云买下,令天乐园大戏楼走上了历史的辉煌。但在1920年,田际云因身体原因无法继续经营,迫于无奈将天乐园易主,此后天乐园经历过退出历史舞台,以及变为歌舞厅、台球厅甚至仓库等,直到2012年8月,随着前门历史文化区打造工作的深入,天乐园在关张26年后重张开幕。

  如今的天乐园大戏楼与此前已有明显的变化,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京剧演出场所,而是融合了展览展示、京剧服装体验等多种形式的一座京剧体验馆,焕发出新的生机。其中在大门旁,天乐园大戏楼设立了各式衍生品的展台,包括手机壳、T恤衫、电脑包、杯垫等生活用品,均融合了京剧的元素。再往里走,则能看见摆放了多张珍贵照片的照片墙,同时还有玻璃柜展示着精美的京剧戏服以及头饰,吸引部分观众驻足欣赏。

  除此以外,在天乐园内部还设有一个小型体验区,观众可以在此换上京剧的服装,登上专门开辟出来的小舞台,亲身感受京剧的魅力,且天乐园大戏楼还会加入VR等当下的热门技术让观众有更好的体验感。

  交通信息:可乘坐公交车2路、5路、8路、20路、22路、48路、59路、66路、67路、82路、93路、120路、599路、622路至前门下车,或乘坐地铁2号线至前门站下车。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