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是吸引外资的好时机
互联网医疗行业大有可为
后疫情时代 中小微文化企业如何破局自救
· 保密工作专栏 ·
· 大咖说 ·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03月24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后疫情时代 中小微文化企业如何破局自救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 范周
 

  我国小微文化企业数量占文化企业总数的80%,从业人员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77%左右,增加值约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60%。因此,助力中小微文化企业积极自救,鼓励文化产业新兴业态的创新创业,是疫后文化产业恢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疫情之下

  中小微文化企业面临重负

  2018年,时任央行行长的易纲在谈论金融如何支持中小微企业时,列举数据称,“美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八年左右,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2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三年左右”。可见,相比之下我国中小微企业的生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那么,在疫情的冲击下,中小微文化企业的生存现状如何?

  所有企业都在盘算着同一道数学题——我们的现金流还能撑多久?年关本来也是企业现金流吃紧的时候,今年受疫情影响,企业不复工、不运转,每天的成本却一直在支出,租金、物业费、员工带薪休假的薪水,各种税费,都是直观的成本压力。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联合北京东方意象文创机构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文化企业影响调研报告》显示,61.99%的中小微文化企业表明,面临最大的挑战是资金的压力。超过一半的文化企业认为,虽然疫情造成一定的损失,但是能最终渡过难关;23.21%的文化企业由于疫情会倒逼业务向线上转型或商业模式转型;12.24%的文化企业认为面临可能关闭的风险。最后一个数据我个人觉得可能会达到20%-30%,因为去年四季度许多中小微文化企业已经面临运营上的困难,就像这次疫情,有“基础病”的感染者很难治愈,企业面临危机的抵抗力也是如此。

  面对企业困境,政府积极助力中小微文化企业渡过难关。据统计,截至2月底,已有14个部委、28个省和超过236个市(区、州)单独或联合出台了具有行业通用性质的扶持政策。

  这些政策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降成本,比如北京市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发挥财政政策逆经济周期调节作用,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影响促进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北京文化28条”)。经初步测算,北京文化28条措施涉及财政资金投入超过15亿元。另一方面是促消费。

  疫情反思 

  数字化是5G时代的基本功

  面对疫情,线下聚集型文化消费受到较大打击,线上数字文化消费逆势上扬,也为文化企业未来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同时,2020年5G开始全面商用,如何借此机会,完成企业在生产经营等环节的数字化,成为疫情过后企业需要反思的地方。

  疫情时期许多文化企业不得不停工停产,但是有些企业积极转型数字化生产方式,提前“云复工”,减少损失。五花八门的“云”上生活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云健身”“云上课”“云卖房”“云综艺”,以“云”之名、以直播为主要载体的线上交互场景,似乎成为了疫情下各行各业的一个新出路。“云复工”所呈现的效果正慢慢接受市场的检验。

  如摩登天空在B站举办的线上音乐节,北京交响乐团通过“隔空合作”的方式,演奏出爱德华·埃尔加的经典作品《爱的致意》;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则以网络排练、手机分头录制、远程剪辑的方式推出了朗诵剧《唤“福”》。有调查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文化+互联网”领域实现收入同比增长22.1%。

  2月9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个政策只是个开始,除了鼓励还要给出真正的支持。根据相关咨询报告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已有超1800万家企业采用远程办公,覆盖人数超过3亿人。不只是企业,高校也可以推广这种数字化的方式,比如之前我们学院尝试的海外研究生网上开题、网上答辩,效果也很好。

  此前,在线办公一直是线下办公的补充形式,在突发疫情后被迫变成了办公的主要形式。疫情后在线办公怎么办?目前的线上办公仍然处于相对初级的层面,可以提供的服务也比较单一。我认为,在未来5G时代来临后,线上办公形式也会彻底颠覆,从而改变人们目前的办公模式,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形态。

  国外疫情扩散迅猛,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竞争也将开辟一块新战场,一些企业在疫情期间的应对策略也可以嫁接海外试试水。随着世界疫情形势的急转直下,3月2日,日本也宣布停课,钉钉紧急推出了日文版。3月13日,鉴于全球新冠肺炎的紧张局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紧急呼吁全球39个国家和地区的4.21亿学生远程上课。其中,钉钉成为了联合国首推的在家上课平台,钉钉成功地站上世界舞台。

  疫情过后

  重新选择赛道的机遇

  很多人说“弯道超车”,今天我提出一个“换道超车”的思路。比如在3G时代诞生的社交平台,会被5G时代的视频社交平台颠覆,抖音等短视频的火爆已经让这个趋势初露端倪。危机扮演了一个“洗牌者”的角色,把现有既定的格局颠覆了、解构了,原有的初始条件、边界条件、约束条件、优势劣势均被打乱甚至推倒重来。

  新消费下的创业机会在哪里?

  疫情期间展露头角的新消费为创业带来了新蓝海,新消费是一个比较宏观的概念,我们将其拆分为三大要素,即新技术、新人群、新渠道,新技术催生新产品,新渠道带来新平台,新人群代表新受众。那么,新技术、新人群、新渠道带来了哪些新机遇?

  (1)新技术——AR/VR,云消费的新体验

  VR/AR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在远程诊疗、控制出行和自我隔离等抗疫过程中将扮演重要角色:5G+VR保证远程诊断和治疗新冠肺炎中的有效性和实时性;VR机器人创新传统巡检工作,既能减少巡检人员出行,避免交叉感染,又能提升巡检效率。

  (2)新人群——抓住这两大群体就是抓住未来市场

  一个是1995年以后出生的“Z世代”。他们对互联网的发展和变化有着更强的感知及适应能力。Z世代群体总数约2.8亿,是个庞大消费群体。Z世代每月可支配收入高达3501元,消费能力快速增长,同比增速远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另一个是有钱又有闲的“银发一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54亿,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逾1.76亿,占总人口的12.6%。由于疫情,“银发一族”需要通过手机来获取信息、采买日常生活用品,大大增加了使用手机的时间,也拓宽了更多的使用功能。在疫情后,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银发”网民,他们将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到互联网的消费中来,因此创业者就要思考老年人的真实需求是什么?就像老年手机的出现,老年的文化消费应该是怎样的?具有哪些特点?

  (3)新渠道——直播带货,你剁手了吗

  除了本来的网红主播,很多地方的主政官员开始在网上当起了“网红”,直播带货。2月19日,浙江衢州市市长汤飞帆、广东徐闻县县长吴康秀同一天上线拼多多,直播带货当地农产品,帮助农民解决销路问题。直播可以带的货不只是淘宝的商品、农产品,也可以是音乐节门票、风景区门票、演出优惠券、文创产品等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