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助企战“疫”跑出加速度
贴心周到 “服务管家”随叫随到
· 保密工作专栏 ·
下一篇4 2020年04月24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应帮尽帮 能帮尽帮
经开区助企战“疫”跑出加速度

 

  眼下,正是疫情期间企业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应帮尽帮,能帮尽帮,北京经开区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把帮企业解决困难做到细处,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人性化的精准服务,助力企业渡难关。

  行政审批服务迈入“秒”时代

  俩月推进15个疫情防控项目落地

  “多亏经开区快速审批,让新产线快速立项、落地投产。”近日,北京经开区内企业欧必翼太赫兹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必翼”)新搭建的体温预警设备生产线达产,该公司公共事务部相关负责人王娜对经开区行政审批服务赞不绝口。

  为了满足红外测温仪的市场需求,欧必翼选择新搭建体温预警设备生产线扩充产能。一个多月前,王娜拨通了经开区行政审批局的电话,询问办理新产线立项审批办理事项,该部门工作人员不仅详细介绍了办理流程和需要准备的材料,还通过发电子邮件的形式,帮忙指导完善了申报材料。当天下午提交材料后,3个工作日内拿到了批复文件。“原本以为需要很长时间,比预想中快了很多。”王娜颇为感慨地说,快速通过立项审批后,欧必翼立即推进产线落地投产,实现了产能扩充,并拓宽了市场。

  经开区依托科创产业聚集的优势,正在培养“科技防疫”力量。对于疫情防控产品研发生产相关项目,经开区行政审批局采取主动告知流程、主动指导申报材料完善、主动帮忙协调各部门等服务,加快立项审批业务办理速度。两个多月以来,为包括欧必翼在内15家企业的15个疫情防控产品研发生产项目提供了快速审批服务。

  在15个疫情防控产品研发生产项目中,有口罩、红外测温仪等防疫物资生产项目6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研发生产项目6个,以及疫苗、药品研发项目。在快速审批服务的推进下,各项目快速落地,部分项目实现投产,为区内及国内疫情高发区疫情防控提供了支撑。

  “在经开区的支持下,我们从注册公司到落地投产仅用了半个月左右时间。”康禄(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口罩生产项目顺利落地后,日产数万只口罩提供到区内各企业助力复工复产,同时向疫情高发区供应,保障疫情防控。而北京和利康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检测设备产业化能力建设项目投产后,一批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检测设备生产供应到疫情高发区,解了部分医疗结构检测产品短缺的燃眉之急。刘娜/摄

  总工会助企业应对疫情

  药企把锦旗送上门

  “感谢你们在疫情期间为我们企业所做的一切工作,你们敬业、一心为民服务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4月22日上午,北京金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誌一行,为经开区总工会送去一面写有“疫情无情人有情、情系企业见真情”的锦旗和感谢信。

  自经开区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经开区总工会积极响应工委、管委会的号召,第一时间推出了工会16条具体措施,涉及企业职工生产生活、复工复产、权益保障、关心关爱、团结互助等多个方面,助力企业做好疫情应对工作,保障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疫情期间,总工会主席张凤民带领工会领导班子成员一同看望金豪制药干部职工,深入了解企业试剂研发的进展情况和生产需要,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送上了企业所需的防疫物资和资金,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传递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问候。

  目前,金豪制药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核酸分子检测试剂已经获得国家药监局产品批准文号,量子点抗体检测试剂获得军队批准文号(该产品已经进入国家药监局应急快速审批通道),研制出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检测试剂盒,已迅速投产发往多地疾控中心,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贡献。张誌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积极筹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诊断试剂产业化基地’,努力为北京市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为首都的公共卫生安全作出更多贡献”。

  仲裁院力推“互联网+调解”

  线上完结200余案件

  “您尾号为××××的账户于×年×月×日存入××元……”3月30日,远在湖北老家的张力(化名)手机上收到了一条银行入账的短信通知,心中悬起许久的大石终于落定。这是一个月前经开区仲裁院的工作人员开始通过远程线上调解的方式让张力和用人单位双方达成一致,并进行电子调解书确认后,前东家将拖欠数月的工资及经济补偿转账给了张力。这是经开区仲裁院疫情期间通过线上调解的方式完结的200多起案件中的其中一件劳动争议案件。

  据了解,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的第一时间,为保护当事人的健康安全,经开区仲裁院便以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了线上调解的申请规程,通过“互联网+”的手段,线上立案、审理、调解。同时,对疫情期间提交仲裁申请的案件,安排仲裁员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与当事人进行联系,在充分了解案情、矛盾焦点后,力争双方当事人以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

  “我们想找时间和解,想让仲裁庭出个调解书,还需要等到开庭吗?”“授权手续是拍照和视频都需要,还是选择一个就可以?”在仲裁院的几部工作手机上,微信时不时就会收到来自当事人关于案件的咨询信息,相关仲裁员看到信息后便一一进行解答。疫情开始后,四五部手机上“你来我往”记录着的相关案件信息多达上千条。

  “经开区仲裁院推出的‘互联网+调解’模式除了必须‘面签’调解协议书花费的短短2分钟外,前期的整个调解过程都是以微信为主,辅以电话的‘互联网+’新模式中完成。”经开区仲裁院院长李怀亭告诉记者,随着复工复产逐步推进,线上立案数量每天大量增加,经开区仲裁院不断创新办案方式,按照案件性质,优化人员配置,将仲裁员队伍分为调解组、简易组和普通组三组,加班加点对不同案件通过线上结合线下多种方式进行审理。

  据了解,为了保障疫情期间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粗略统计,截至记者发稿,经开区仲裁院已接收线上立案1600多起,通过线上调解和线上开庭完结案件200多起、调撤141起、视撤19起、裁决115起劳动争议案件,另有数起正在进行中。

  据李怀亭介绍,为保障辖区劳动关系稳定,加强源头化解,仲裁院将于今年底在园区及大规模企业成立12个“基层调解组织”,预计5月将有5个挂牌成立。

  融媒体中心记者 田艳军 刘娜 张泉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