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浪潮推动下,供应链金融行业正发生巨大变化,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行业效能也在持续升级,近日由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指导推出的《中国中小银行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目前供应链金融已经完成了中心化、线上化、平台化发展,开始向智能化演进。在机遇面前,很多中小银行都已跃跃欲试,但受到资源、规模、资金、政策、科技实力等因素限制,它们中的大部分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道路上不免步伐踉跄,落后于人。
短短十几年内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中国的供应链金融得到快速发展,也针对本土企业进行了诸多创新。在供应链金融业务市场格局中,大型商业银行拥有丰富的大型企业与行业龙头企业资源,长期占据了主导地位。股份制银行创新求变,自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供应链金融在行业垂直领域的发展。
随着竞争不断加剧、痛点不断更迭,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惠及范围、风控特点等都进入了全新阶段,完成了中心化、线上化、平台化,并向智能化逐步演进,参与主体也从商业银行与核心企业,拓展至科技平台公司、信息数据类公司、仓储物流类公司以及各类行业机构、监管机构。《报告》还显示,供应链金融的惠及范围也从核心企业一级供应商、经销商拓展到凡是有融资需求的可信主体,都可以依赖可信交易,获得相应资金支持。
如果没有金融科技的助力,线下的供应链金融就只能通过手工方式进行尽职调查,难以多方交叉验证,在操作成本高昂的情况下,银行更倾向于依赖抵质押物、依赖核心企业确权。
《报告》认为,未来供应链金融的产品形态,一定是线上线下协同的,是集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持之后的,是对线下供应链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全面把控的,也是对供应链上下游任何一个环节的全面赋能。
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叶望春直言,应通过金融科技推动传统供应链实现五大变革,即运用区块链技术,破解信用多级穿透难题,以先进区块链技术变革上游融资;重新定义核心企业,更多优质大企业成为供应链核心,助力供应链模式变革;采用智能“五控”技术,破解下游融资难题,助推核心企业营收升级;对接国内国际平台,突破跨境贸易难题。
很多中小银行都已摩拳擦掌,试图用科技拓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边界,但产品同质化导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传统金融机构的老客户正面临流失风险,而中小银行无疑成为重灾区。
《报告》通过详细调研,总结出中小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存在获客、产品与服务、科技、生态共建四大痛点。中小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获客来源,主要来自于存量核心企业,这些核心企业的配合度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业务开展较为困难的局面。而中小银行新市场可以触及的企业,大都归类于中小微企业,以目前中小银行的风控能力很难落地该类客户,新市场开拓也成为一大痛点。这些痛点归结为两点,一是需解决风控问题,二是需解决产业场景,导致供应链金融还无法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有力抓手。
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刘峰看来,四大痛点实际上是银行业面对金融科技相关新兴企业的冲击引出的,银行业需要积极融入金融科技,包含“新基建”中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兴技术融入到行业中,如获客的痛点可以积极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精准获客上,同时还可以结合大数据技术来提高银行传统业务的效率、风控系统的精准度等。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宋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