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铁手臂的N种可能
技术创新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3上一篇 2020年06月02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技术创新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稳企业”的信号空前强烈。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纷纷就“中国企业如何渡过难关”建言献策。而对于众多市场主体来说,随着疫情压力放缓,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在疫情之后找到新的增长点,成为“活下来”之后必须倾注心力的课题。为了帮助企业了解当下技术创新趋势与基本规律,厘清思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卢向华教授从技术本质的回溯出发、深挖“舵手企业”技术创新案例,总结了在当前模块化产业结构下,企业找到技术创新突破点与着力点的方法。

  记者:全球疫情冲击下,一些常态化格局纷纷被打破。全球化趋势受阻,在短期内似乎已成必然。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是更容易,还是更难,成为企业界热议的话题。您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

  卢向华: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还是要回到本质,了解一下技术创新到底是什么。尤其,如今的企业技术创新,早已不是一家企业自己的事情。它是依附产业存在的。如果一家企业希望实现技术创新,得在产业链里找到自己独特的切入点。

  复杂性科学奠基人、技术思想家布莱恩·阿瑟的《技术本质》一书对我们了解技术创新的核心很有帮助。他有两个核心观点:一切技术皆组合而来,以及组合结构具有递归性。意思是,任何技术都是通过子技术组合而来,子技术又是通过子子技术组合而来,一层层互相嵌套。

  企业要实现技术创新,本质上就是寻找新的技术组合,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在当下疫情期间,受限于全球供应链短缺,可以组合的子技术变少,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会使得技术创新变得更难。不过这个困难是暂时的,因为原有子技术的缺失,更能促进我国企业寻找新的子技术,从而在技术轨道内形成突破性的创新。

  记者:如何解释技术在技术轨道内的突破性创新?

  卢向华:技术发展到今天的程度,背后有两个关键词——“内部替换”和“结构优化”。

  在同一个技术轨道生命周期内,内部替换是指用更好的部件替换掉某些形成阻碍的部件。比如,电脑芯片越换越快、越换越小。而结构优化,则是指加入新组件,让原来的功能更好。

  例如,曾经,我们使用的电脑是有风扇的。而现在,在相当一部分电脑上,风扇这个子部件已经被优化甚至不需要了。创造性的“内部替换”和“结构优化”都能极大提升技术产品的性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记者:是否还存在一种情况:技术生命周期遭遇极限点。无论你怎么做内部替换、结构优化,这个技术的能力就是到头了?

  卢向华:确实存在。一百多年前的螺旋桨飞机,它的主要原理是空气动力学。问题是,螺旋桨飞机一旦飞得太高,空气过于稀薄,螺旋桨转动就无法产生足够多的推力,速度就会遇到极限点,满足不了人类希望飞得更快、更高的需求。后来,人类发明了喷气式飞机,也就是现在主流飞机的雏形。

  喷气式飞机运用的是反作用原理,靠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往后喷,推动机器往前飞。这就突破了螺旋桨飞机繁荣的极限点,创造出一个技术新物种。表象上,这是用一种新领域的知识替换了既有的知识;本质上,这依然是一种“组合”,是通过对知识的跨界应用,形成了一个新的技术物种。与前面基于“内部替换”和“结构优化”带动的技术产品性能提升不同,新的技术物种一旦能够生存下来,会带来整个产业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巨大的经济增长点。

  记者:是否所有企业只要想办法进行技术组合式创新,就能获得突破?

  卢向华:技术逐步模块化会驱动很多产业从什么都自己来的一体化产业结构,向分工合作模块化产业结构演变。最近二十多年来,大部分产业,尤其是科技行业,大多建立在全球化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在模块化的产业结构下,企业合作本质上靠什么?靠模块之间看得见的设计规则和模块内部隐藏的知识,来形成网络化协作关系。

  日本经济学家青木昌彦曾提出,在这种产业结构下,企业会慢慢分化成两种类型。一种是“舵手集成企业”,通过看得见的规则,找出最合适的集成途径,形成创新优势。第二种是“模块提供者”,保持自己在核心部件生产上的绝对优势,通过模块内部隐藏的知识形成优势。在同一个产业里面,舵手会有很多个,模块提供者也会有很多个,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博弈和平衡关系。大家唇齿相依,谁也离不开谁。

  记者:地方保护主义会否打破舵手和模块提供者之间既有的平衡?

  卢向华:短期内会有这种情形发生。但是,不管外部环境怎么变,回到技术产品价值创造本身,在一个产业链中获得高额利润的规则只有一条,即“高利润守恒定律”——谁能在价值链上找到“性能不够完善的点”,谁就能获得高额利润。

  在苹果公司第一代Mac计算机出来之前,大型机、小型机都已发展多年,整个产业链里面的计算机组件是不缺的,缺少的是一个创新者,一个能够把这些组件组合成一部更加适合个人使用的计算机的创新者。在那时,组合集成能力是“性能不够完善”的关键突破点,组件和零售都不是。此后,苹果公司正是凭借强大的PC组合集成能力,成为后来行业中获得最高额利润的赢家之一。

  当然,随着市场、技术体系的逐渐成熟,整个产业会向标准化、模块化分包式生产方式演进。一旦开始模块化分包式生产,竞争者开始分享苹果公司PC的模块化价值,苹果公司既有产品在性能和成本上就不再具有绝对优势。这一点在苹果iPhone智能手机上也发生了。

  比如,现在智能手机已经很成熟,但是用户对屏幕始终有更高的期待。这时,如果谁能够在折叠屏幕上有所突破,就又可以让产品进入新的竞争轨道,从而跳出原有的竞争。

  无论是集成创新,还是模块创新,这两类创新之间并不存在谁更好、谁更差一说。模块创新会带来新的集成创新,新的集成创新会催生新的模块创新点,周而复始地推动技术进步、产品升级换代。

  (转载自《解放日报》)

 
3上一篇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