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无废名片”现雏形
一降一升 看经开区“蓝天碧水”
从每一个“细胞”开始打造“无废”之城
两数据一模式解码“无废城市”
固废削减11% 数字工场“无废效果”看得见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06月05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每一个“细胞”开始打造“无废”之城

 

  每一个小单元实现了“无废”,城市这个大单元就“无废”了。在经开区,小到一个社区的居民,大到一个企业、一栋写字楼,甚至一个产业园,从生活垃圾分类到工业固废处理,每一个细胞都在为“无废城市”这个大单元不断完善自己,奉献力量。自“无废城市”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经开区以绿色发展为基本点,围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以及安全处置等领域,开展了“无废城市细胞”建设工作,从每一个“细胞”的养成开始,打造“无废城市”。

  社区居民

  人人争做最小“无废细胞”

  6月4日中午,记者来到博兴街道亦城景园社区王阿姨家,正在做饭的王阿姨一边择菜一边把菜叶单独放在了一个垃圾桶里,她说,“菜叶、果皮、剩饭菜……这些垃圾顺手就放进厨余垃圾桶,已经习惯了,这样多好啊,家里干净了,也便于之后的垃圾再处理。现在全区都在打造‘无废城市’,我们也要从自身出发做贡献”。

  下午7点多,社区内的定点垃圾分类工作站前,居民们有序分类投放垃圾。据介绍,亦城景园社区实行“撤桶并站、桶边指导、定时定点投放、小票积分奖励”,居民每天早晨6:30-8:30,晚上7:00-9:00两个时间段接受指导检查、集中投放,其余时间段小区内不设垃圾桶,个别居民如投放,自觉送到垃圾站点。目前居民已养成习惯,参与率100%,正确投放率超过90%。

  商贸企业

  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

  在社区,家家户户的厨余垃圾实现了源头分类。但在商场里,数十家餐饮企业,如此大规模的餐厨垃圾如何处理?在大族广场,30多家餐饮企业入驻,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却能实现从5吨到500公斤再到50公斤的减量,而这剩下的50公斤余量还能当作有机肥循环再利用。

  据介绍,大族广场给入驻的餐饮企业统一配备了餐厨垃圾处理设备,产生的餐厨垃圾在店里就先经过一道处理,经过处理最后产生的干燥食物残渣也就占原餐厨垃圾的10%左右。这10%的餐厨垃圾残渣再由商场统一处理,最终产出约50公斤的有机肥料,实现了餐厨垃圾的就地资源化。

  大族广场餐厨垃圾形成了从餐饮企业前端处理到集中处理的闭环体系,这是环保处理设备引入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成功实践。

  工业企业

  工业固废源头减量

  在数字工场园区内的格拉默(北京)汽车内饰部件有限公司门前,记者看到塑料包装箱已经堆成了小山一样高。“之前我们用的都是纸包装,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纸质包装废弃物。”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助力“无废城市”建设,去年9月起,该企业就开始由塑料包装箱替代一次性纸质包装箱运送原材料。塑料包装箱由于可以循环使用,减少了企业部分日产纸质包装废弃物。

  据统计,通过包装材料的替换,该企业原日产纸质包装数量120公斤,现在减量之后,日产纸质包装数量100公斤,日产包装废弃物较前期减少了17%。

  产业园区

  探索固废统一管理

  在亦城财富中心,虽然入驻率提升了11个百分点,但生活垃圾却持续减量,这是如何实现的?据介绍,亦城财富中心作为经开区第一批无废试点项目,利用物联网、互联网融合的技术模式,购进新型智能垃圾处理设备,探索出一套适合 “经营性产业园区”的“1+4”固体废物的统一管理模式。

  什么是“1+4”的试点模式?1是指一个线上平台和一个监控中心,4是指改造4个垃圾工作站。其中,平台数据主要通过智能设备自动生成和手动上传形成园区每天的四类垃圾数据。在垃圾工作站购置新型的智能垃圾处理设备,实现垃圾复检、其他垃圾压缩存储、可回收中转和餐厨垃圾生物降解功能。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园区内可回收垃圾经济效益开始凸显,园区固废减量达50%。此外,餐厨垃圾采用生物降解就地进行处理,固体有机物直接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1+4”固体废物的统一管理模式不仅使可回收垃圾不断产生经济效益,连餐厨垃圾也实现了就地处理,创造了新的收入点。

  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企业……在经开区,越来越多的个体“无废城市细胞”涌现出来。未来,这些个体细胞将发挥带动作用,辐射整个经开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无废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融媒体中心实习记者 卢金曦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