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经开数字工场园区的固废回收站前,几家企业的工作人员带着提前分类的垃圾,按照指示牌提示投放到对应的垃圾桶内。该产业园区推进建设“无废城市”固体废物处理试点一年来,这样的垃圾分类方式一直延续,并不断提高标准。
经开区启动建设“无废城市”后,数字工场园区立即启动了“无废城市”固体废物处理试点建设,为了实现工业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该产业园区运营管理单位成立了专项小组,多次开展宣贯活动,营造固废分类、减量氛围。
“削减固废一方面要在产生的源头把控,一方面要在分类处置上加强引导。”数字工场园区运营管理单位相关负责人说,组织人员对园区内企业进行了调研摸底,掌握了园区工业垃圾从产生、储存、收集、运输到最终消纳的全部流程,针对纸质包装、木托盘、废胶等固废产生量较大的情况,与企业一起研究对策,指导企业在固废产生的源头进行减量。同时,在固废回收站安排垃圾分拣引导员进行现场指导,目前园区企业员工已具备了较强的垃圾分类意识,在投放可回收垃圾前会将其内液体清理干净,大大减少了二次分拣的工作量。
据数字工场园区运营管理单位统计,推进建设“无废城市”固体废物处理试点一年来,固废垃圾削减了11%,其中纸质包装垃圾降为150kg/日,废弃木质托盘减量10%,废胶产生降到0.2kg/日,“无废城市”建设显成效。“不仅帮助员工树立了垃圾分类意识,优化了园区工作环境,也为企业节约了生产经营成本。”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深耕“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使其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成果,为经开区生态环境优化建设提供支撑。融媒体中心记者 田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