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北京围绕新基建、新场景、新消费、新开放、新服务推出一揽子力度大、含金量高的措施,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京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介绍,北京市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三级,这标志着首都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北京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关键窗口期。
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稳”的压力不小,“进”的压力更大,改革措施落实显效、创新驱动能力提升、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等任务都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这样的复杂形势下,发挥新业态新模式对稳企业保就业的促进作用尤为重要。
之于首都,虽有特殊性,但总体并无例外。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作为国际交往中心,北京身处防疫最前沿,直面海内外疫情风险,需应对来自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多重考验。疫情后,如何在危机中实现自我修复,在有序复工复产中解锁新动能,是首都的必答题,也是全国的公开课。
解码疫情后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仍是唯一的密钥。发展质量而非增长速度,成为现阶段乃至未来一个时期衡量中国经济表现的首要标准。高质量发展的内核应是经济结构不断合理优化,高效率运作,同时发展模式具备可持续性强、动力足等特点。实际上,这也是一直贯穿于首都发展脉络的核心线索。近年来,通过首都功能疏解,北京实现了发展式的腾笼换鸟,在此过程中不仅是新旧业态更迭,也是新老模式的革故鼎新。
承前启后,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将以“5新”为发力点,对内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让高精尖成为首都发展的引擎,需要在一系列新基建、新场景所创设的新模式、新业态中才能成为现实。对外把服务业的招牌点亮,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研究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政策4.0版,破除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将服贸会背后的大市场做大做强,将开放推向更广的维度,更新的高度。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减重、减负、减量让北京“轻装”上阵,而赋能新基建、新场景、新消费、新开放、新服务,将让首都经济质量“重装”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