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机构改革已基本完成,原有60个行政机构精简为23个,削减比例超过60%。作为《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一项重要任务,机构改革的基本完成意味着经开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改革链条进一步完善。新机构、新职能、新举措、新面貌,本报从5月23日开始陆续推出相关部门负责人访谈,带您深入了解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作为一个新成立的部门,经济发展局将发改局和统计局的职能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成立后的经济发展局在职能上多了哪些变化?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哪些进展?我们听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刘力一一道来。
强化五大职能
推动高质量发展
记者:这次机构改革的力度非常的大。很多部门都是之前没有过的,这其中有的是重新组建,有的是原有部门的科学整合。那经济发展局是如何组建的?
刘力:经济发展局主要将发改局的职能和统计局的职能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强化了部分职能。第一是强化了规划的职能。第二是强化了经济发展以及宏观微观的政策调控职能。第三是调整和强化了政府投资职能。第四是促进优化经开区营商环境。第五是促进新基建产业的发展,让它能够成为主导产业, 同时又成为推动四大主导产业的重要推手。
总体而言,经济发展局希望能够利用这次改革的机会,承担推动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参谋部”和“助推器”的功能。
记者:经济发展局在机构改革后都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刘力:首先是落实“2+2”的文件,第一个2是指市委市政府发布的两个文件,也就是2020年的22号文和23号文。22号文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3号文指的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行使部分行政权力和办理部分公共事项的决定》。第二个2是经开区的两个规划,一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2017年-2035年)》,一是《亦庄新城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
其次是我们高度重视对经济运行调控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目前经开区正在做重点企业的走访方案。这个方案把以前服务企业的范围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大,每名工委、管委会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都要负责10家企业,成为这些企业的服务管家,让企业能够提升竞争力,降低成本,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这些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一系列成效。经开区4月当月完成产值387亿元,同比增长9.5%。以京东方、中芯国际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4月实现了产值49.7亿元,同比增长35.6%。区内大批企业参与了抗击疫情的工作,生物医药产业1-4月共完成产值76.2亿元,同比增长14.5%。
疫情期间
做好企业的“暖心引擎”
记者:在疫情防控期间,经济发展局做了哪些工作?
刘力:大年初二经开区就组织成立了生产保障组,为企业初七复工提前做好保障准备。3月10日,经开区就已经率先实现了规模以上296家企业100%的复工复产,目前主要工作是按照中央和北京市的统一要求,探索在常态化的疫情防控下,怎么围绕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为企业做好服务,打通满产、追产生产要素的保障,帮助他们做好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的协同复工复产工作。
记者:在这次机构改革中,很多新成立的部门推出了一些新的政策,经济发展局有没有推出新的政策?
刘力:在疫情期间,由经济发展局作为政策的统筹部门出台了一大批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比如在2月出台了《控疫情稳增长十条》。一季度末,为了增强企业复工的积极性,又出台了《六稳六促》政策。这些都对经开区企业的复工复产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为了企业未来的发展,现在我们还在着手一系列的政策,推动出台《促进四大主导产业的实施意见》,同时也在制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和促进新基建产业发展十条,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记者:那这些好项目要落在哪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是如何做的?
刘力:空间是我们非常重视的工作,北京也在做减量发展,市委市政府对经开区也高度地支持和关注,给予了我们很优惠的政策,所以我们也在集中精力做好新扩区范围的工作。像今年我们就在做台马地区6.5平方公里的智能制造基地的开发,希望通过举全区之力加快开发的进度,这样刚才说的那些项目就能够有空间,让它们落在经开区、落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