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于晓玲)一双浓眉大眼炯炯有神,待人对事总是一副古道热肠……1994年出生的青年小伙李澍居,是博兴街道志愿服务协会志愿者的一员,也是2019年度首都最美志愿者之一。作为一名志愿者,志愿服务已融入他的生命,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他帮助了很多的人,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自身也因志愿服务更加闪亮。
每年万家灯火的除夕夜,在其他吃年夜饭团圆的时刻,他却无一例外地选择在岗位上值守,巡查辖区烟花爆竹禁燃禁放情况,并随身携带急救包做好救援保障,直到凌晨才开车回家过年。2020年的春节也不例外,得知新冠肺炎疫情情况后,他第一时间加入到辖区居民社区的基层战“疫”中。为保证不脱岗,社区服务站内各种口味的方便面成为他充饥的便餐。三五分钟吃完就又回到执勤岗位上,一站就是10多个小时。
冬日的寒冷加上长时间的室外工作让他两只手的手背严重皴裂,被冻出了好几个口子,他却不以为然,自己拿救援包里的碘酒擦拭处理后,戴上手套立即重回岗位。期间唯一一次请假不是为了休息,而是拿出自己的积蓄跑到红十字会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捐款,尽己所能支持全国战“疫”。
而这只是他坚持参与志愿服务的一个微小缩影。自2008年参加奥运会城市志愿服务以来,李澍居先后参与了抢险救灾、无偿献血、春运暑运保障及关爱身边老人等多个大型志愿行动的应急志愿服务和宣讲工作,共累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500余次,在江苏阜宁救援、天津救援、京津冀洪涝灾害救援当中救助灾民百余人,给志愿者、工人、老年人开展应急志愿服务培训200余场,参加百姓宣讲和青年榜样巡讲50余场。
志愿服务是青年志愿者奉献社会的一种精神追求,作为新时代的志愿服务者,李澍居还十分注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参与志愿服务以来,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参加团市委、团区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社工委、区委党校组织的政治学习,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志愿服务当中,加强志愿服务科学性。去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他有幸成为群众游行方阵中的一员参与其中。他深知,时代赋予了他新的使命要求,继续坚守在志愿服务的岗位上,践行志愿精神,为祖国贡献着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