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难忘的采访
大衣
下一篇4 2020年06月23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次难忘的采访

 

  6月19日中午,我和同事驱车前往区内的几家核酸检测点,想要到现场捕捉一些让人动容的瞬间,殊不知,这次现场探访,会给我记者生涯里留下难忘的一次采访记忆。

  上车后,我下意识地往后排座瞄了一眼,看见了驾驶座后方的儿童座椅,便跟同事开玩笑说,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活的”儿童座椅呢,同事便告诉我说,她已经很久没让孩子坐过这台车了,我问为什么?她说,女儿才3岁多,父母年纪也大了,抵抗力都弱,自己最近经常在外面拍摄这些素材,为了保险起见,已经有一段时间没跟他们见过面了。边聊边走,13时许,我们到达了第一个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点,到之前我们还在想,大中午的,而且温度这么高,来检测的人可能不会太多,但和我们预想不太一样的是,现场等待检测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队。

  现场,工作人员递给我们一套防护服,千叮咛万嘱咐告诉我们,一定要穿好这些再进去,同事开始把防护服、手套、鞋套、护目镜一一穿好,我问她,现在什么感受?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她,透过护目镜狡黠地看着我说,“一会儿你自己穿上就知道了。”

  当时的我,还没有领会到她这个眼神的含义。

  待我也穿戴整齐后,我们的拍摄和采访正式开始了,同事扛着“长枪”寻觅着每一个值得记录的瞬间,工作人员则带着我沿着整个排队的长龙开始介绍每一个设置点的作用,信息核查、样本绑定、采样……一路走过去,大概10分钟后,我就察觉到了身上开始往下滑落的汗水,因为一直在交流,热气混着汗水把口罩也浸湿了,不到20分钟,我的手已经完全被汗液和塑胶手套黏在了一起。 这时,身边有人问,“有纸巾吗?”我扭过头发现,是样本绑定点的王星星,她说汗流到了眼睛里,睁不开了。这时,我看到全副武装下的她脸已经热得通红,而这时,她已经在岗位上待了五六个小时,已经累计绑定测验样本近1000个,已经回答重复区民同样的问题无数遍。

  这时,负责现场统筹调度的沈迎坤解答完现场咨询预约检测的事宜后,风尘仆仆地赶了过来,问到关于每天的检测人数大概有多少的时候,沈迎坤低着头开始查询,这时,他额头上的汗水顺着护目镜的边缘缓缓地流到了一边,把手机给我后,他下意识地看向排队的人群, 看见队伍稍微有点密集,马上开始提醒排队的群众,“大家把距离间隔开啊,一米距离,一米距离。”

  后来,沈迎坤告诉我,检测点的工作人员每天早上7点半就会到现场准备相关耗材,基本上8点就会开始采样。

  14点左右,从早上7点开始准备,除了中间休息,已经站了五六个小时、在采样环节采完上半场最后一个样本的秦嘉岳将样本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的样本格子里后,开始一件件地脱下身上的防护装备,脱下防护服的他,橘黄色的T恤前后都已经被汗水浸透,手上的汗也把塑胶手套紧紧地黏在了手上,他拽了好半天才拽下去。

  随着下半场的到来,现场排队检测的队伍也越来越长,左右两个检测点的近20名工作人员在各自岗位上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说着同样的话,并快速、准确地为一个个心有担忧且急需检测结果的居民采样检测。

  “这是一场突然到来的战争,我们必须要打赢,我们正在不断地调整后台的可预约数据,争取让更多的人尽早做完检测,早日打赢这场战争。”最后, 沈迎坤这样说着。

  “穿成这样工作一天是真的不容易。”15点30分,我和同事脱下穿在身上不到两个小时的防护装备,看见自己的衣服湿透的那一刻,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那一刻,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检测点工作人员们每天面临的是什么样的挑战。

  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娜/文 张笑嫣/摄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