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把稳基建“基本盘”
特来电与电桩“国家队”实现互联
商业航天亟待迈上新起点
京东方再添一项显示领域国际标准
中航迈特3D打印金属粉末亮相国际展
经开区将建专业CDMO“一站式”平台
北汽新能源牵手西门子 打造国际性创新中心
干细胞产业化探出新路子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07月10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研发进展不断有新突破 市场瓶颈仍无法破局
商业航天亟待迈上新起点

 

  北京高考作文以“北斗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开题,再次牵动了商业航天人的神经。今年作为商业航天的第二个起始元年,在第一个五年完成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的探索后,进入如何与市场接轨的新阶段,上半年的沉寂是否会催生下半年的璀璨?

  关键技术厚积薄发

  在卫星研发企业天仪研究院CEO杨峰看来,商业火箭公司要想增强核心竞争力,出路只有一条:降低单次火箭发射成本。

  如何降低成本?核心技术是关键。《中国航天》执行主编、航天战略研究专家张京男认为商业火箭企业一是要掌握关键的核心零部件如发动机的自研技术,二是要在火箭的可回收技术、星间激光通信等独特优势方面实现突破。

  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经开区拥有10余家商业航天企业,它们目前正在技术上苦练内功,而且成效正一步步显现。

  7月8日,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焦点一号(代号“JD-1”)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顺利通过连续变推力长程试车,试车时间200秒。据悉,这是我国首次完成泵压式低温发动机大范围连续推力调节试验,发动机具备连续变推力能力是实现运载火箭垂直回收技术的必要条件,也是最核心技术之一。

  采用变推力火箭发动机一方面可以实现最佳推力控制,从而实现火箭回收返回过程的精确控制;另一方面也可以精确控制运载火箭飞行过程中的过载,确保飞行安全,为卫星提供良好的力学环境条件。星际荣耀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未来,JD-1系列构型发动机将使用在星际荣耀自主研发的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双曲线二号”上,一级安装9台,二级安装1台。公司计划通过双曲线二号一子级百公里垂直起降试验突破并全面掌握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并于2021年执行双曲线二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

  无独有偶,零壹空间旗下零壹电子公司最新研制的第二代便携式地面站产品也已完成方案设计及评审,即将进入产品的研制阶段。

  零壹空间CEO舒畅坦言:“决不能‘脱离需求谈技术,脱离商业吹航天’,我们还是要深耕技术。”

  据了解,星河动力、九州云箭、深蓝航天等经开区内的10余家火箭企业均在今年计划有所突破。星河动力将完成“谷神星一号”固体运载火箭的首飞技术验证;九州云箭公司正在推进10吨、65吨两型火箭发动机的研发工作,今年下半年将完成两型发动机的试验点火和产品定型测试。

  机遇之下挑战市场

  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新基建”范围中,卫星互联网被纳入通信网络基础设施领域。

  星际荣耀公司执行总裁蔡晶琦说,“国家对民营商业航天的鼓励和扶持,推动着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也为包括星际荣耀在内的商业航天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这个机遇有多大

  星河动力创始人、CEO刘百奇称,预计2021年中国将有20吨的商业发射运力缺口。截至2020年2月,航天科技 集团官网披露的2021年长征火箭搭载余量来看, 仅有约5吨。据此初步测算,20吨的运力缺口将亟待商业发射新力量来形成有效补充。

  但由于关键技术尚未完全掌握、价格竞争力没有明显优势,使得中国的商业火箭企业面临较为尴尬的局面:尽管市场已经打开,但尚无足够的订单带来稳定收益,成长资金主要还是来源于风险投资,还是在孵化阶段。

  对此,卫星研发企业表示:“商业航天公司提供的服务与国家队有区别,服务更加多样化一些,从确定火箭发射的服务开始,商业航天公司可以帮助我们办理卫星上天之前的一些审批流程,同时在卫星和火箭的安装调试方面也有比较好的服务。”

  “还有更远的路要走。”未来宇航创始人牛旼说,商业航天产业从最开始国家政策的许可、支持、鼓励,到现在纳入“新基建”,可以看出国家对商业航天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但航天领域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中国有SpaceX之前,这些创业者仍需要仰望天空,低头苦干。 融媒体中心记者 方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