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我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此外,大暑时节,雷阵雨也很频繁,大江南北很多地方都潮湿闷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易趁虚而入。在此节气期间养生,我们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调养。
1
起居养生
——起居有常
《黄帝内经》中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夏季日长夜短,在作息上应当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特点,睡得晚一点,起得早一点,以保持阳气旺盛。因大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体阳气外浮,蒸腾于外,汗出较多,容易产生头晕、乏力、疲倦等不适,中午可适当午睡,保持精力充沛。
起居还应避免暴晒,预防中暑。“暑易伤津耗气”,令人头晕、胸闷、心悸、口渴、气短。所以,合理安排劳动和体育锻炼,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
另外,大暑时节,酷热难耐,在家避暑,需合理使用空调,不可一味贪凉导致出现感冒、头疼等。因此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26摄氏度左右的室温最合适。空调每开3小时应开窗通风,风口朝上,使冷气由上而下循环。
2
饮食养生
——饮食有节
大暑的饮食原则以清淡为主,不可多食肥腻、辛辣、煎炸食物。过食肥甘厚腻、热酒辛物不仅增加胃肠负担,还可化热助湿生痰,内蕴肌腠,酿生皮肤病。大暑时节,宜食羊肉,羊肉味甘性热,具有益气补虚、温阳开胃的功效,也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的观点。山东不少地区的民众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羊暑”(即喝羊汤)的习俗。此外,广东很多地方都有“吃仙草”(即烧仙草)的习俗,仙草有清热消暑的作用。荔枝、米糟、冬瓜等也是非常值得推荐的食物。
进入大暑后,天气炎热,心火易于亢盛,人们可选择绿豆、莲子、冬瓜、豆腐、薏米等清热解暑、清心泻火的食物,也可适当进食苦瓜、莴苣、芹菜等味苦食物以清热消暑,同时可助心气而制肺气。
3
情志养生
——情志顺畅
心主神明,与夏季相通,五行属火。大暑时节高温酷热,易扰心神,从而产生心烦意乱、急躁焦虑等表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夏天要守住神志,使其不怒,心情要开朗愉悦,天越热越要“心静”,避免不良刺激,使机体的气机宣畅,做到神安体健。
4
运动养生
——运动适度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指出人要顺应四时阴阳,适量运动,不过度劳累。夏天运动锻炼,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避开烈日。场地宜选择公园、河湖水边、庭院等空气流通清新的地方,室外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广播操等运动为主。室内运动可选择游泳、瑜伽等。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运动后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应小口慢饮,以温水为宜;不可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以免寒气侵扰,出现感冒、关节痛等不适。
5
保健方法
按摩穴位
◎关冲:是手少阳三焦经的井穴,具有泻热开窍、清利头目之效,是预防和治疗中暑的常用穴,它位于人体的无名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此穴,同时采用指甲尖掐、压,按摩要有一定力度,有发麻和胀痛的感觉,每天早晚左右各掐按1-3分钟。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具有安神定志、宁心止悸、和胃降逆的作用,既可防范中暑,也可缓解中暑所引起的心烦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它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尖或指甲垂直尖掐按穴位,有酸、胀、痛的感觉,每天早晚左右各掐按1-3分钟,先左后右。
◎足三里: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具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作用,可缓解暑湿之邪所致的困倦、恶心、食欲不振等不适。它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此穴,同时采用指甲尖掐、压,按摩要有一定力度,有发麻和胀痛的感觉,每天早晚左右各掐按1-3分钟。
食疗养生
◎薏米小豆粥
食材:薏苡仁20克,赤小豆30克,大米100克,水适量。
制作方法:将薏苡仁、赤小豆用冷水浸泡2小时, 大米洗净加适量的水,文火煮成粥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功效:健脾渗湿,清热消暑。
应用:脾虚湿盛所致的体倦困重、食欲不振、胃脘满闷、大便溏泻以及湿疹、皮肤瘙痒等属湿热内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