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志愿队点燃“星星之火”
有了“蓝马甲” 社区好似家
科研高管抢跑战“疫”一线
有求必应 社区大管家为居民“守小家”
以文会友 七旬老人办诗社
下一篇4 2020年07月29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烛志愿队点燃“星星之火”

 

  提到红烛,很多人会和奉献一词联系起来。在上海沙龙社区就有一支以“红烛”命名的志愿服务队,聚集起30多位志愿者的微光,默默温暖着身边的人。也因这份点滴光亮汇聚,让这支队伍荣获了第四批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岗称号。

  这支队伍的由来源自一位年轻妈妈的提议。她叫张凤伟,是上海沙龙社区的居民,也是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孩子在区内人大附中经开校读书,孩子年幼,工作日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是她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不过,即使这样,孩子上学路上的安全仍是她最牵挂的事。原来,人大附中经开校位于经开区核心区,每天一到早高峰,当上班族通勤遇上学生上学,学校北门交通干道就变得车水马龙,十分繁忙。

  “社区里很多孩子都在这所学校上学,上学需要过马路,车一多就不太安全!”张凤伟明白很多家长和自己有着一样的担忧。于是,她便向同事们提议,组建一支志愿服务队,安排志愿者轮流到校门口开展志愿服务,协助校方安保人员及协警疏导交通,为孩子们的平安上学路护航。考虑到社区工作人员人手有限,很快,社区党支部又通过微信群向居民们发出志愿者招募。

  志愿服务,党员先行。看到社区党支部发出的招募通知,最先响应的是社区的老党员王培玮。虽然已年过六旬,但老人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丝毫未减,在他的带动下,老伴儿高秀兰不久后也积极报名参与。与此同时,社区里其他一直热衷于志愿服务的居民也纷纷加入进来,很快便组建起一支近20人的队伍。结合当时志愿队组成人员主要为中老年人,社区党支部征求大家的意见后,为这支队伍取名为“红烛志愿服务队”,寓意点亮自身微光,为他人提供便利。

  有了队员、队名,并和学校对接后,这支由社区党员、社工带头成立的红烛志愿者服务队,从2018年4月中旬开始,每周一早晨7点到8点都会准时出现在学校北门,协助学校及协警疏导交通,为孩子们最后几米上学路保驾护航。校门口的两条斑马线,经常能看到身穿蓝马甲、戴着白手套的志愿者往返于马路两端,手牵手护送学生上学的温馨画面;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始终如一。

  循着红烛志愿服务队参与社会公益的身影,社区内、外很多年轻家长也参与进来,并带出越来越多的感人故事。年轻的父母们把孩子送进校门后,转身穿上蓝马甲、戴起志愿者绶带,利用上班前最后一小时参与到护送其他孩子上学的志愿服务中;如果志愿服务当天遇到突发情况无法“上岗”,社区微信群里立刻就有其他志愿者回应,临时顶替完成任务。

  即使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支志愿服务队也积极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尽管疫情和居家学习中断了志愿者们的服务,但大家依旧时刻准备着“上岗”。今年中考,区内首设考点,为给考生们营造良好的校外秩序,志愿者们再次戴上绶带上岗,中考的3天里,志愿者们起得更早,6点多就已穿戴整齐出现在校门口。

  从学校门口“下岗”,服务队的志愿者又在社区的防疫工作中“上岗”。今年3月,国外入境人员陆续回京,为帮社工们一起做好政策宣传、通知工作,志愿们几人一组,爬楼挨家挨户贴一封信及温馨提示。“我们社区1700多户,贴通知的工作量很大,大家跑上跑下的,可真是帮了我们不少忙!”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社区党支部书记高秋红至今仍有些激动。

  光阴转瞬即逝,两年多过去,这支队伍不断壮大,志愿者人数从最初的十几人增加到30多人,成员也从起初的中老年人为主,变成集合了老、中、青三代的集体。截至目前,红烛志愿服务队仅在守护学生平安上学路活动中,就已累计提供志愿服务426小时。“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之后我们会继续参与社会公益,让社区志愿传递更多正能量,带动更多人参与社会志愿服务。”

  融媒体中心记者 于晓玲/文并摄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