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疫”线上医线 为生命续航
· 用奋斗的青春告白祖国 ·
战斗员、监督员、守门员
“王妈妈”教会我用爱对待他人
古稀之年的“家门口”守护人
3上一篇 2020年07月31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稀之年的“家门口”守护人

 

  家,一个提起就让人思绪万千的字。对生活在经开区的居民来说,社区就是共同的家,所以当“家”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以志愿者的身份成为了“家”的守护者,为维护一方平安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时光荏苒,平均年龄在70岁的天华园二里社区居民吕善洪、于淑涛夫妇从事社区志愿活动少说已有12年的时间,他们从事过的志愿活动,被二老统称为“家门口搭把手的事”。

  “志愿是随时的,就是给社会伸一把手,出一把力。有时候走在路上,看见自行车摆的不是地方,帮忙推推、弄弄,很随手的;碰上小夫妻拌嘴吵架,过去开导、劝慰一下,都是举手之劳。”谈起他们的志愿心得体会,吕老夫妇这样说道。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邻居长时间不在家,他们就当起了“守门人”,平时走过路过,也总少不了朝着窗户多看一眼以防万一;站岗巡逻的时候,看到因有人没有按要求登记、测温而产生口角,他们也会上前规劝。因为他们的热心肠,吕老还被荣华街道聘为了纪检监督员,成为了社区的“当家人”。

  “家庭环境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出了家门,你看我们经开区给大家创造了多少便利的生活条件,从走路到吃饭到学习,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中,我们俩很知足,为此就想着应该回馈社会,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做一些。”

  “向雷锋同志学习,做革命的螺丝钉,做有益于人民的人。”同是军人出身的二老一直还记得这句话,在那个纯真的革命年代,他们相知相识到相伴。在志愿服务这件事上,他们互相扶持,共同努力。从小家到大家,能尽自己所能做点什么,是二老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们的带动下,社区里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搭把手、出把力,共同铸就成了一个幸福之家。

  融媒体中心记者 毕文倩

 
3上一篇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