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台设备,小区的厨余垃圾今后就真正实现就地化处理了!”9月1日上午,天华园三里社区副主任王晓青头顶着耀眼的大太阳,看着一栋洋房小区垃圾站内转动的厨余垃圾处理“神器”,内心满是欣喜,因为,这意味着该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又取得了新进展。
而这种“新”不只出现在居民小区,也出现在区内其他区域。距离《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已有100多天,这场全社区参与垃圾分类的“环保风”在刮进了区内各个角落、吹“绿”大家生活方式的同时,区内企业、社区也不断探索和推出新方法,使辖区垃圾分类工作“新新向荣”,更进一步。
居民小区配备厨余垃圾就地处理“神器”
一栋洋房小区垃圾站内新添的“神器”背后有一段故事。该小区是荣华街道天华园三里社区的自然小区之一,小区居民共有600多户。去年开始,荣华街道辖区的垃圾分类工作热度越来越高,小区热衷环保事业的退休党员薛乔,便结合小区为别墅区,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小花园、小菜园的特点,在邻居刘晓宇的帮助下,带领百余户居民先行先试,用波卡西堆肥法就地无害化处理各自家里产出的厨余垃圾,形成“垃圾不出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局面。
觉得效果不错,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春艳为了推广这一技术,实现一栋洋房小区范围内所有厨余垃圾不出小区,便向街道报备申请,按照“一区一策”的工作思路,一套依据社区厨余垃圾日产出量改良后的集中处理设备不久前在小区垃圾房“安家”,并于9月1日将老薛、设备方约到一起,为小区物业、垃圾分拣员进行了首次培训。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套设备由粉碎机和搅拌机两台单独机器组成。接电后,工作人员需先将厨余垃圾倒进粉碎机,然后再将粉碎后的垃圾倒入形似“大碗”状的搅拌机内,放入适量波卡西搅拌,最后放入改造后的堆肥桶发酵即可。发酵产出的液态肥将通过垃圾桶最下方的水龙头排出,和桶内固体肥一样可用于小区公共绿地的绿化养护施肥。
据设备方介绍,这台搅拌机一次最多可搅拌200公斤厨余垃圾,小区目前现在每天产生两大桶厨余垃圾,完全可满足需求。相较于居民家现有厨余垃圾直接堆肥方法,这套设备也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将厨余垃圾粉碎后再堆肥的方法,可使厨余垃圾体积减量60%-70%,同时,因粉碎后和波卡西的充分搅拌,也有望大幅缩短发酵时间。”
“这么一来,我们就成为区内第一个实现厨余垃圾就地无害化处理的小区了。”老薛自豪地说。
巡回培训给楼宇企业戴上分类“紧箍咒”
高兴的不只是老薛和三里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春艳,还有北京小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职工司文萍。同一天下午两点半,她参加了公司所在大族广场商务楼宇内开展的一场名为“垃圾减量分类 环保你我先行”的培训活动,她因为在垃圾分类知识抢答环节快速给出正确答案而收获了一份精美奖品。
记者了解到,这场培训会由经开区无废城市专班、荣华街道商务楼宇党建工作站、大族广场物业联合举办,目的是向楼宇内企业职工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接到楼宇企业微信群内的通知,当天,50多家企业的负责人、职工代表专门空出半个多小时到场参加。为什么要垃圾分类?垃圾应该分几类?厨余垃圾又包括哪些……培训中,每位职工都认真听讲,仔细翻看着手里的垃圾分类资料。
而这些知识大家其实早已烂熟于心。原来,自今年5月1日起,楼宇内企业便在大族广场物业带领下开启垃圾源头分类,楼宇内每层楼道间都设有四色垃圾桶,按时段进行分类投放。司文萍所在的公司也响应号召,在办公室添置了四色垃圾桶,为减少厨余和餐盒垃圾,公司还提倡员工们自己从家带饭。在她看来,当天的培训让自己更加强化了分类意识。
大族广场商务楼宇并非这次培训的“终点站”。荣华街道商务楼宇党建工作站站长王雪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推进、抓牢楼宇内的垃圾分类工作,接下来,相同的培训课程还将走进辖区荣京丽都、国融国际、兴盛国际等近20个商务楼宇,通过巡回培训,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提升自身环保意识。
“除此外,我们还将开展‘敲门行动’,将垃圾分类知识送进无法参加培训的业主及企业中,组织各类与垃圾分类相关的主题活动,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大家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王雪补充说。
融媒体中心记者 于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