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城村落纪实——东红门与肖庄子
幸福,就在社区里
老屋的炊烟
几代人的书皮
藏在食物里的爱
3上一篇 2020年09月02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藏在食物里的爱

赵自力
 

  父母种了一辈子的庄稼,他们话语不多,喜欢通过食物来表达爱。

  我从小就喜欢吃鱼,母亲经常做鱼给我吃。平时还好说,到了冬季鱼就不多了。父亲自有办法,为了让我能吃到鱼,他学会了在冰窟窿里钓鱼。在寒风中守着冰窟窿等鱼上钩,父亲说那是最幸福的事情。父亲钓回的鱼,去鳞打鳃后,小火微炖,撒上姜末和蒜瓣,热气腾腾的鱼汤,喝一口格外舒服。天气寒冷,要不了多久就成了鱼冻,舀一勺放入嘴里,凉滑爽口,美味无比。每年腊月,父亲都要想办法去捉鱼。把鱼塘抽干,穿上靴子深一脚浅一脚踩在泥巴里,能捉到泥鳅、沙里趴等小鱼。如果运气好,还能捉到大黑鱼,肉多刺少,炖汤特别好喝。当时天气寒冷,父亲的手被冻得通红,他却乐此不疲。父亲说我吃鱼的样子,像个小馋猫似的。参加工作后,每次回家父亲都要去钓鱼,然后一起做鱼吃。吃着儿时喜欢的食物,总能吃出家的味道。

  每年我家都要种些小麦,新麦收获后,母亲常常变着花样做各种面食。菜籽油炸粑,是母亲最拿手的。她从来不用发酵粉,秘诀就是用老面。把韭菜切碎,和面团捏在一起,扯下一小坨放滚烫的菜油里炸。这样的粑外焦里嫩,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每一个重要的节日,或是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母亲都要炸上一盆菜油粑,大老远就能闻到浓浓的香气。小时候,我们一边贪婪地吃着粑,一边送给邻居们尝尝,那场景至今还记得。我结婚那天,看着一桌桌饭菜,母亲却觉得少了点什么,非得去炸了菜油粑,结果一端上桌就被客人们一扫而光,大家纷纷称赞母亲的手艺。“家有喜事,哪有不炸粑的咧!”那天母亲笑嘻嘻的,高兴得像个孩子。

  结婚后,我们住在小城里,离家就远了些。母亲担心城里菜价贵,总是差父亲隔三岔五地给我们送菜。父亲每次进城,要转几趟车,路上得两个多小时,一挑就是一大担。让人感动的是,母亲常常把菜做好,让父亲带来,如炸鱼和炒花生米,还有咸萝卜干等。母亲炒的花生米,酥酥的脆脆的,吃起来自带一股清香。只是最近几年,母亲视力大不如从前,花生米常常炒糊了。即使这样,我也非常喜欢吃,一颗颗地嚼着儿时的味道。

  父母做的食物,我们非常珍惜,普通的食物里,往往藏着深深的爱。

 
3上一篇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