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亲”孤寡老人当起外姓“闺女”
咚咚咚……“龚姐,我是小何,家里刚蒸好的包子,我给带过来点儿!”每过一段时间,家住郁金香舍社区的何文玉都要来比自己年长的龚灯惠家里坐坐,陪老人聊聊天,帮着做做家事,亲密得好似一家人。不过,两人其实并没有血缘关系,也并非亲戚。两人之所以如此要好,是因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一份孝顺。
何文玉是郁金香舍社区的一位党员,也是社区志愿者,61岁的她入住社区十年来始终如一的热心公益,积极参加社区各项公益活动和巡逻任务。她和龚灯惠的缘分开始于几年前。两人是邻居,彼时的何文玉了解到九旬的龚老是位空巢老人后,便在社区党支部的牵线下,主动和老人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平常她帮扶老人的方式就是时常去看望老人,陪老人聊天解闷儿,家里有了什么好吃的、好喝的,她也总惦记着给老人送一份。
有一年,大兴西瓜节,何文玉大老远把从地里刚摘的西瓜送给老人尝鲜,并将自己绘制的国画《松鹤延年》送给老人,祝愿龚老延年益寿,老人为此开心了很久,逢人就夸。还有一次,社区开展“红色守望”微景观制作活动,性格温柔、有些内敛的何文玉一向喜欢手工,但得知消息后,她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做好了给龚老送去。龚灯惠收到这份礼物后十分喜欢,捧在手里左看看右看看,舍不得放下。
像这样的“一对一”帮助一直持续至今。不只是龚灯惠,社区里还有其他老人也曾得到过何文玉的暖心照顾和帮扶。几年前,社区里一位独居老人突然胃病发作,何文玉见老人胃痛得厉害,来不及多想,抓紧时间从邻居家借来一辆三轮车,把老人背上车,蹬起来就直奔附近的医院。后经医生诊断为急性胃穿孔,需要马上住院手术。关键时刻,她一边协助医生安顿老人住院,一边联系其家属,并毫不犹豫地为老人垫付了医疗费用。由于送医及时,再加上医生全力救治,老人转危为安。后来,这位老人常常拉着何文玉的手流着泪说:“我这条老命是你给捡回来的。”
生死关头见真情,这件事后,两人便成了忘年交。为照顾老人,何文玉经常到老人家里嘘寒问暖,帮其收拾屋子、买菜做饭。聊天中得知老人因经受不起两位重要亲人先后去世的打击,而落下了一身的病,每年都要去医院住几次后,何文玉在老人住院期间,又经常去医院照顾老人。后来,老人去世时,她还和其家人一起为老人办理了后事。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在何文玉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这个不把自己当外人的外姓“闺女”,把邻居的孤寡老人当亲人,把陪伴老人、帮助社区老人解决生活困难当成常态,用耐心、细心和关心对待身边所有的老年人,从而让老人们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反过来,老人们幸福、慈祥的笑脸,也让父母早逝的何文玉找到了孝心的“归属地”,成为她继续努力的动力。
融媒体中心记者 于晓玲
■ 母亲就是全家人的“吸铁石”
在亦庄新城瀛海镇南海家园一里,有一个五世同堂的大家庭。在这个温暖的家里,年过古稀的老人还能像个孩子一样受到母亲的宠爱。
老人名叫王秀英,1912年生人,今年已经108岁了,记者见到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说话中气十足,除了耳朵有点背之外,身体倍儿棒。
王秀英老人一共有3个女儿,最小的也已近古稀。这些自己都已经儿孙满堂的老人们,见到自己的老母亲,还是露出了孩子般的天真。
“在她身边我就是个孩子。” 王秀英老人的小女儿说道。
老人一直跟大女儿住在一起。“今年因为疫情,就来到南海家园跟我住一起了,之前是村子,左邻右舍还能串串门、聊聊天。现在是楼房,老人刚来的时候还有些不习惯呢。”小女儿说道。子女们担心老人孤独,只要有空,就会过来看看,想方设法让老人开心,除了照顾她的起居,平日里也常和她聊天逗闷子。
大女儿说,母亲就像一块吸铁石,把子孙后代们紧紧聚集在一起。每逢过节,家庭成员们都会聚到一起。
王秀英的孩子们说道,母亲之所以能如此长寿,除了家人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和老人自己规律健康的生活,拥有一颗平和的心也是关键因素。这么多年来,王秀英没跟人红过脸,遇到任何事情,总能够保持从容。这种乐观积极的态度,不仅照亮了老人自己的生活,也给周围的人们带来了幸福。
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