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因为习惯了姥爷的留声机中传来的悠扬婉转的戏曲唱腔,抑或是因为在电视机中看到刀马旦英姿飒爽,称霸四方,我从小便对传统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然,接触最多的还是京剧。而就在今年盛夏,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以走近了中国最古老的戏曲艺术之一——秦腔。
西安游学中,老师带领大家观看了秦腔表演。走近戏楼,除了被古色古香的陈设吸引之外,我还注意到了四周墙壁上挂着的秦腔老艺术家们的照片。不同的年代,同样的坚持。我不禁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命脉所在——传承。
表演即将开始,我期待的目光聚焦到了舞台之上。
几通定场锣一敲,只见一位青衣身着玫红刺绣长袍,轻巧地一掀帘子,迈着圆场步,甩着水袖款款向台上走来。我在惊艳之余也感到一丝诧异:原来秦腔的服饰与京剧似乎并无什么差别,心下不免有点失望,以为传统戏剧都是大同小异的。然而,待那青衣一开口,立即震住了全场,也惊住了我的耳朵。先是嘹亮的一嗓子,酣畅激昂,极富感染力,后面语速又随着伴奏不断加快,不断加快。而嘴里的唱词全部是地道的陕西关中方言。
青衣唱罢,又上来一位老生,依旧用几乎是“吼”的独特唱法对唱。那种独特的唱法和富有穿透力的声音一下子就抓住了我。虽然有的唱词我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我却一下子进入到秦腔营造的艺术世界中,心也开始随着台上老生的一举一动而悲喜不定。
一场戏罢,我惊诧于秦腔艺术带给我的独特观感和视觉、听觉体验,终于明白了什么是 “吼秦腔”,原来秦腔和京剧是不一样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秦腔那高亢的调子,彰显的不正是独特的地方文化吗?
走近秦腔后,我才能说自己真正领略到了地方戏曲的魅力。戏曲是艺术,同样也是生活。秦腔吼出了陕西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文化的自信。它是陕西人民生活的展现与缩影。
我的心中感慨万千,比起现在的“速食文化”,我们或许应该对这些经久不衰的传统戏剧艺术投去更多关注的目光,让这些历史悠久的艺术“活化石”,在当今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