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弥 在人工智能的赛道上奔跑
高云祥 明察秋毫守住安全“红线”
杨崇广 为“三尺讲台”练就“N种化身”
宋晗 是良师也是益友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11月25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崇广 为“三尺讲台”练就“N种化身”

 

  公立重点高中带过十多年高考班,创办过生源爆满的私校,与职高孩子们“交过手”,也带领过问题学生“走出江湖”重回课堂……在北京市中芯学校高中部有这样一位老师,他戴副眼镜,头发中夹杂了一些银丝,穿着朴素,面对同事和学生永远是一副笑脸盈盈,就像是住在家隔壁的热心大叔,给人一种亲切感。

  自1988年走上讲台后,三十余载的教师生涯中,他有过面对各种挑战时的紧张,也享受到学子桃李芬芳的成就感。在名为岁月的漫漫长河中,愈沉愈醇是他对“三尺讲台”的那份热忱。他就是中芯学校高中部的地理特级教师——杨崇广。

  化作一颗星

  从点滴培养学生自主求知欲

  “在静静的夜空下,我默默思考教学上的得失,教育,是一个怎么细致都不为过的工作,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还需要再细致一些,我的方法还需要更巧妙一些。”这是杨崇广对自己的教学要求。

  2018年9月,杨崇广成为第一批中芯高中部普高班地理老师。地理学科作为“文科中的理科”,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不同的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也会良莠不齐。教学中,虽然一些学生起初对地理有兴趣,但却很难持久,当遇到理解不了的知识后便容易产生抵触心理。

  为扭转这一现状,他开始积极寻找学生们感兴趣的方法。在他看来,兴趣是可以培养而来的,而地理综合实践,是培养核心素养非常重要的方式。“地理学科与语文、英语这些语言类学科有所不同,语言类学科常常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习,而地理学科就算是从零开始,只要掌握规律、坚持钻研,很多知识点就会不攻自破。”结合这一理念,他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也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一些学生提出想要挑战更有难度一点的想法,他必定倾囊相授;面对一些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他也常常会将更多趣味性的知识融入到学科中,让学生能对地理有探索的欲望。

  于是,在他的地理课上开始充满欢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慢慢被点燃,甚至包括他课下留的作业也让孩子们兴奋不已。参观博物馆、做一个地质模型、风力侵蚀实验等实践性作业,让越来越多孩子从中找到了学习地理的乐趣。

  做一个灯塔

  帮“迷途”学生“返航”

  作为一名从业三十多年的资深教师,杨崇广经历了很多充满挑战的事。提到教学,班级里调皮捣蛋的“差生”是很多老师的“噩梦”,但他却不以为然。班级里,他从来不会用“优等生”和“差生”给孩子们贴标签,在他眼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而他也耐心地用爱为学生们点亮成长前行的灯塔。他说,自己常常想,要对孩子的接纳度更高一些,才能是个合格的老师。

  他记得曾经带过的班级里有个叫刘闯的学生。这个孩子很聪明,平时爱管“闲事”,讲“义气”,是个“打架大王”,在一部分“追随”他的同学中号称“老大”。因一次打架事件造成恶劣影响,学校决定将其开除。想着刘闯可能会因此而走上歧途,他再三请求学校领导,最终将其留下。之后,师生俩便开始实施“走出江湖”计划,在经历了一次次失约、一次次逃避、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换、一次次灵魂的洗涤后,刘闯变了,他不再是“江湖老大”,成绩也显著上升,最后还考上了大学。杨崇广至今仍记得刘闯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自己的心情:“就像是孩子家长一样的欣慰”。

  当一台永动机

  永远奔赴在教学路上

  在同事眼中,杨崇广不但工作严谨踏实,对孩子们很有耐心,在教师业务能力提升上也一直走在前沿。从业三十余载,他不仅在省级刊物、杂志上发表数篇课题论文,还获得了“全国教研先进个人”、宿州市“十佳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等多项荣誉,并参加国家级课题《地理变式教学研究》,常年为知名杂志撰写关于高考命题规律等专业文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诸多荣誉的取得离不开他平日一点一滴的积累。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总是抓住一切培训的机会。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在教授高中地理课时,他还一直自费订阅《地理教育》《地理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三种杂志,不断为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这种“吃苦”精神也被他用在对抗病魔的坚持上。

  2006年,他患上了输尿管结石,之后又相继查出双肾结石、胆结石。为不耽误教课进程,有一年夏天,他刚做完手术十天就重新返回教室站上了讲台。伤口的疼痛、身体的虚弱,不一会儿就让他满头大汗,但他依旧选择坚持上完了课。如此坚持,只因他在忍受病痛折磨的同时,也更加懂得了生命的可贵。

  “我想在有限的生命里,为学生、为教育多做一些事。”这句质朴的话道出了杨崇广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他看来,人虽然不能选择生命的长度,却能把握生命的宽度,让有限的教学生涯开出更多、更美的教育之花,是他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追求。融媒体中心记者 于晓玲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