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她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生活中,她是学生的“知心姐姐”,倾听、感受每一位学生。她就是亦庄实验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 ——宋晗。“良师益友”是学生们形容她最多的词汇。
宋晗,中央民族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现为北京亦庄实验中学2018级高三语文教师,担任年级教育顾问、公众号运营与导师工作。就职期间多次在区级教研活动中分享教学经验,在区级教学各征文比赛中屡获奖项。
“我是中文系毕业,博士学习方向是比较文学、世界文学,随着研究越来越深入,我发现我很希望能把我的所知所学传递出去。”怀着这样的想法,三年前,宋晗博士毕业之后,走进了高中校园。
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三年前,宋晗对这个问题的答案还很模糊,而今她用自己的努力走出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于学生而言亦师亦友。宋晗说:“为人师,也就是在许许多多人的成长路上,陪他们走过一段,而这陪伴的过程,是要助他们在未来道路上有获取所需知识的能力、迎接未知困难的勇气、与他人相处的气度、应对人生起伏的坦然和把世界变得更好的担当。在相处的点滴时光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精益求精,将心比心,方能在目送他们远去背影时,无愧于心。”
现在,班里的学生不论是学习遇到问题,还是心里有什么迈不过去的坎,甚至对未来有什么样的憧憬,都愿意跟宋晗倾诉。班里的学生跟宋晗说以后想要当作家、写小说,宋晗认真地对待,先跟学生分析一番,在之后的学习中还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对于学生的事儿,宋晗总是十分上心。这一切,都被学生们看在眼里。前几天迎来了北京初雪,气温骤降,但宋晗却收到了一条温暖的信息:“宋老师,今天天气很冷,而且路很滑,您就别出门啦。”宋晗一边看着,嘴角上扬起来:“学生还记得我膝盖有旧伤,天气一变冷就容易跌倒。”
以学生为中心!不论是在日常交流上,还是教育教学中,这是宋晗一直坚持的。 三年来,她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她说:“如果学生有不懂的地方,我不能去怪学生,而是要反思,要怎么调整教学方法,把课讲得更明白。”平时的作业和测试中,她总是翻来覆去看好几遍,从中发现问题,并对一些成绩有波动的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
每天早上7:30到校,晚上8点多离校,有的时候甚至10点半学生都回家了才下班。这样的工作强度是宋晗入职前所没有想到的,但她却也乐在其中。教书育人,宋晗希望传递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高中只是学生生命中的一节,但在这个阶段,我们会为他们埋下一颗种子,未来这颗种子会发芽。但埋下的是什么样的种子?这很重要。 ”她说,“一个人永远不知道你的哪一个举动会对一个人产生影响,所以我就更要严于律己,为学生们树立一个好的标杆。”
面临着高考的这个班级是宋晗从高一就带的班,学生们这样说:“晚自习时,她戴着熟悉的黑框眼镜,厚厚的书本摞出了丝丝坚毅与严谨,她书桌的灯总是亮着,像迷途上的一盏灯,像仲夏夜里的萤火虫。”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她学术上的极高造诣与人格上的那份坦诚与淡然是我终生渴望追寻的,我想这就是老师的意义。”
“课堂上她竭尽全力帮助我们学习,生活中她跟我们打成一片。她会认真地倾听、开导我们,很庆幸在青春年华遇上如此可敬的老师。”
这或许就是宋晗脸上常洋溢着幸福笑脸的原因。“做老师就像点一盏灯,要照亮做人的正道和求知的前路;也如渡一条船,做好自己的本质,送一批又一批的旅人去往他们人生的更远处;又若攀一座山,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带着学生看到更多别样风景;还似走一条钢索,时时警醒,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虽然短短从教三年,但宋晗老师把这段话牢记心中,身体力行。
融媒体中心记者 卢金曦/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