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书法首先是悦目,给你心灵的震撼,感觉像见到深爱着、阔别的爱人,不忍释手。“笔法纵逸”“圆转流美””入书俱老”“圆活遒媚”的媚评都不为过。
何谓书法艺术?笔者认为关键在一个“法”字,写得有理有法才是书法,此为书法与写字之区别;所谓艺术,则须于笔墨中融入作者的性情学养,表现作者的审美取向。似乎可以这样说,书法艺术就是一种塑造汉字字势美,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的一门艺术。诚然,要从事这门艺术,法便是登堂入室之道。
古人极重视书法之法,由此而产生了内容丰富的技法体系,从一点一画到章法构成,无不言法,所谓“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既是古人严谨治学的体现,亦是任何一门艺术本身所规定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语素。
书圣王羲之《兰亭序》,以险中求正而布置章法,实际是将字法拓展到章法上,去除生硬的连结,并进而夸张之,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章法,前无古人。
前人的经典作品,无不筋丰肉润、血浓骨老、势态奇逸、变化万千,令人愈品愈有味!则在其表现情感的背后有一个深厚的载体——技法。我们不妨看看古人是如何重视和锤炼技法的,如卫夫人《笔阵图》、孙过庭《书谱》等……
至于把技法设定为学书之初级阶段,或与学问修养看成两个对立的东西,更是大谬!在有些人的思维中,存在着这样一个观念:重学问修养者,笔下有书卷气,格调高;重技巧锤炼者,笔下有匠气,较俗气。这种思维显然失之肤浅,并不晓得其中的辩证关系。技法不但与格调气息不相矛盾,相反与格调气息紧密相连、唇齿相依,有什么样的格调气息就有什么样的技巧法则与之相应。八大山人书法的古拙空灵,离开他那圆浑简约的点画,必将黯然失色;颜真卿书法的庙堂气,也是和他浑厚宽博的用笔结字息息相关。精神气息是属于形而上的,技法形式是形而下的,形而上的精神气息离不开形而下的技法形式,它们是虚实相依,否则精气神韵将无处安身,犹如人之精神状态,正在举手投足之间见,非于身外另觅精神之存在,所谓器以载道是也。没有深刻的技法理解与高超的技巧表现,即使学问再好,对书法创作亦无效。否则,学者便是书家,而反观当代某些学者,其书不堪入目。虽然说艺术的终极追求是精神境界,作品的格调气息与作者的人品学问、性情趣味相关,但它的表现有赖于技巧形式这个载体,否则必落空谈。
技法是无有止境的,师古临帖是每个学习书法者绕不过去的功课。前贤“每一幅作品,如排兵布阵”,可以说,审美眼光有多高,技法就有多高,反过来说对技法的理解多深,审美眼光就有多高,道从技见,技道不二,技进乎道,无法之法,实乃经千锤百炼,水到渠成,习惯成自然,浑化无为之境界。
法度是一门艺术学科完善、成熟的标志,是前人苦心探索的心血结晶,是历史长河不断选择、淘汰保留下来的符合人们审美观念的形式结果,对技法的学习掌握,既是每一位学书必须具备的条件,亦是对前人的尊重与感恩,更是突破与创新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