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开区绿色发展巧做“水文章”
用创作带给孩子两重世界体验
麋鹿中心成中国生态学学会 首批“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冬日情暖 爱“芯”跃动
人大附中经开校获赠防疫物资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12月18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麋鹿中心成中国生态学学会 首批“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卢金曦)11月27日,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大讲坛活动中对9家首批获得“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称号的基地进行授牌,北科院北京·麋鹿中心(以下简称“麋鹿中心”)在列。

  讲好麋鹿故事,传承生态文明。近年来,麋鹿中心以生态科普教育为主线,在麋鹿苑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普团队建设、科普活动开展上多重发力,进一步提高公众的自然保护意识。

  走在麋鹿苑,这里的一切都是“换位思考”,都是从动物的角度来看人。在大门口的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箱子,上书“这里有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打开箱门,又出现一道门,上书“这个动物毛不可用,肉不可食……”这是什么动物?打开答案箱子,原来这是一面镜子。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就是人类自己。在麋鹿苑,到处充斥着这种小巧思,如万国欢迎石、科学发现纪念碑、低碳生活系列、动物之家系列、鸟类迁徙地球仪、世界灭绝动物公墓、生肖雕塑系列、特色植物说明牌等50余套户外科普设施。其中科学发现纪念碑、鸟类迁徙地球仪两项科普教育设施还获得了外观设计专利。今年10月,还有集聚文化性、实用性、科普性和节能环保的“生态驿站”和“鹿苑驿站”两座生态文化厕所正式投运。

  作为大型户外博物馆,麋鹿中心有着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这些资源结合室内科普展厅和近50套的特色户外科普设施,成就了麋鹿中心特有的科普展教方式。作为科普教育基地,苑内除会议室、阶梯教室等硬件配套设施齐全,还配有专业的科普教师,每一位科普工作者都是园区内的生态导游,结合园区内特色的科普设施,让参观者在享受自然生态景观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在这些专业科普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科普活动、科普教育增深了麋鹿苑的科普内涵,使得麋鹿苑逐渐成为很多社会团体科学普及与传播的固定场所。

  “我们希望通过园区里的科普设施让游客能够对环境保护有所感悟,我们还会结合绿色纪念日,如地球日、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日等时间节点,邀请学生、公众到麋鹿苑参加科普教育活动。”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展览部部长胡冀宁告诉记者。“接下来中心将持续开展科普教育工作,力求将麋鹿苑打造成为生态新地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