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猫语即人语
从味蕾深处出发的乡愁
有书相伴冬不寒
古诗词里过“冬至”
借书与囚书
3上一篇 2020年12月18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借书与囚书

朱辉
 

  中学课本里有一篇《黄生借书说》,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写的,道出了“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袁枚描写的这种情况,至今依然存在。不少中产家庭都有书柜,书柜里的书琳琅满目,煞是壮观,然而大多崭新,从未有人看过,属于“形象书”。真正喜欢读书的人,虽然大多不至于买不起书了,但由于房价高涨,他们多半买不起书房,有的家里甚至安排不出放个大书柜的空间。所以拥有大量书籍者不怎么读书,读书者往往靠借的情形依然普遍存在。

  说起借书,现代人多半不当回事。一般的书又不是贵重物品,即便人家不还,损失也不大,上网再买一本就是了。而在古代,许多人的原则是“书与老婆,概不外借”。所以借书甚至比借钱还难,好在凡事总有例外,比如周辉就是私立图书馆的先行者。

  南宋文人周辉晚年隐居杭州清波门,虽然非富非贵,却能在京城名震一时,靠的是家里藏书万卷。而且周氏父子酷爱读书,以师友相称,当时的名流显贵都以结识他们为荣,可见那年月杭州城也并非一派纸醉金迷,与如今相比,读书之风甚浓。虽然其中肯定不乏附庸风雅者,但肯以读书为风雅,总比赤裸裸地搞三俗好得多。

  古代藏书家往往有“借书不孝”的观点,或许只是以此为自己吝啬寻找理论依据。凡事扯上“孝”字,就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对此,周辉曾写了《借书》一文,批评了这种观点,他说“鬻为不孝,可也,借为不孝,过矣”。意思是将祖传的藏书卖了,视为不孝,说得过去;将书借出去视为不孝,太过了。因为祖业并没有流失,而且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怎么能算“不孝”?周辉自己的藏书对社会开放,欢迎免费借阅,纯公益性质。

  作为古人,周辉思想很先进,他提出藏书是为致用而藏,“聚而必散,物理之常。父兄藏书,唯恐子弟不读,读无所成,犹胜腐烂箧笥”。宝剑赠英雄,红粉送佳人,作为书籍,能让尽可能多的人读到,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效能。藏书到了周辉手里,是它们最大的幸事,更是作者的幸事。

  子孙首要读其所藏之书,再要世守家藏图书。这是周辉的家训。如今许多富有藏书的家庭,又有多少能全家读尽所藏之书?藏而不读,尤其如果还不肯外借,不如当初不买书,如此藏书等于囚禁书籍。

 
3上一篇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