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利康390亿美元收购亚力兄制药进入罕见病领域、武田制药宣布剥离在中国内地的部分处方药业务、诺华拟7.7亿美元收购神经科学药物开发商Cadent……过去几周,各大外资药企通过“买”和“卖”调整结构适应市场发展。不管是收购具有优势的产品及公司,还是剥离非核心业务,药企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希望通过结构调整保持业绩持续增长。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在上述交易中,罕见病成为各外资药企重点发力的方向。专家表示,从需求来看,各大药企已全面布局面向大群体的药品研发,小众群体的需求将成为拉动药企业绩的新增长点。
交易频繁
继阿斯利康抛出390亿美元大单后,诺华制药、武田制药等巨头也没有歇着。过去一周,外资药企通过频繁的交易扩充产品线“强身”,或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进行“瘦身”。
12月12日,阿斯利康宣布以“现金+股票”的方式收购亚力兄制药,交易额达390亿美元。阿斯利康首席执行官Pascal Soriot在声明中表示,此次收购使公司能够增强在免疫学领域的地位。12月17日、12月21日,诺华制药和武田制药相继发布公告。诺华制药宣布以7.7亿美元收购神经科学药物开发商Cadent Therapeutics,诺华方面称,上述交易有利于促进公司开发潜在的神经类药物。
武田则通过出售资产获得3.22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到核心业务。据了解,武田与海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拟剥离在中国内地的部分处方药业务至海森生物制药,产品包括倍欣、必洛斯以及益比达等5个处方药。
武田方面表示,此次剥离的非核心业务为武田在中国内地销售的心血管和代谢领域的产品组合,它们不属于武田全球聚焦的消化、罕见病、血液制品、肿瘤和神经科学核心业务领域。
上述几笔交易并不是并购出售潮的全部。近日有消息称,葛兰素史克拟以46亿美元收购罕见病公司Eidos Therapeutics。针对上述消息,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了葛兰素史克方面,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业绩增长放缓
无论是收购还是出售,外资药企的目标旨在业绩的持续增长。
近年来,阿斯利康的业绩呈现负增长,在2019年有所回暖。财报数据显示,2015-2019年,阿斯利康营收分别达247.08亿美元、230.02亿美元、224.65亿美元、220.9亿美元、243.84亿美元,增幅分别为-1%、-5%、-2%、-2%以及10%。阿斯利康在声明中直言,与亚力兄制药合并后的头三年,公司将以两位数的百分比实现年均收入增长。
从诺华制药来看,2015-2019年,诺华制药的营收分别达494.14亿美元、485.18亿美元、491.09亿美元、519亿美元、474.45亿美元,业绩增幅开始放缓。
武田制药出售的资产对公司业绩贡献有限。2019年财报显示,此次拟剥离的心血管和代谢领域的产品组合在华净销售额达1.095亿美元,相比305亿美元的年销售额而言,显然不值一提。
武田成长与新兴市场事业部总裁Ricardo Marek认为,此次剥离可以使公司更加聚焦在核心领域,投入资源加速把更多高度创新药物引入中国及其他新兴市场。同时公司将继续加码中国市场,在未来五年内将上市超过15款创新药物。
医药行业投资分析人士李顼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并购和出售均拥有短平快的好处,并购可迅速将其他公司的产品收入囊中,出售则可以快速回笼资金。外资药企通过核心业务单元并购,并剥离非相关业务单元,增强核心竞争力,保持业绩增长。
李顼进一步表示,随着各大外资企业原研药纷纷到期,专利断崖以及随之而来的集采倒逼企业进行战略调整。
争夺新市场
罕见病是外资巨头出售和并购中频繁出现的关键字。阿斯利康拟收购的亚力兄制药为罕见病领域的领导者之一;武田制药拟通过出售资产聚焦罕见病等核心业务领域;传葛兰素史克拟以46亿美元收购罕见病公司Eidos Therapeutics……
此外,聚焦产品线,诺华制药通过收购Cadent获得的两个新临床阶段项目同样属于罕见病领域。其中CAD-9303产品正在开发用于精神分裂症;CAD-1883产品正在开发用于运动障碍(例如小脑共济失调)。2019年9月,FDA授予CAD-1883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孤儿药(即罕见病用药)资格认定。
罕见病即患病率低于1/500000或新生儿发病率低于1/10000的疾病。据悉,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罕见病种类约7000多种,受影响人数超3亿。今年8月,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及其治疗药物诺西那生纳注射液以“70万元一针”的价格引发热议,罕见病正在被更多人关注。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表示,尽管患病率低意味着罕见病整体用药市场规模不会太大,但从需求来看,各大药企已全面布局面向大群体的药品研发,小众群体的需求将成为拉动药企业绩的新增长点。在南京乐药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郭新峰看来,随着研发推进,常见病治疗越来越普及,在既有方案的基础上很难再有大的突破,而最近两年罕见病新靶点发现出现大的突破,有望在小分子、大分子层面出现更多的新药。
在IQVIA发布的《中国罕见病高值药物医疗保障研究报告》中指出,以《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为统计依据,未来三年,预计有60种罕见病药物有望在我国上市。其中目前已经在我国注册审评审批通道、适应症内其他治疗药物皆未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且年治疗费用超过百万元的罕见病药物有12种,包含多个新型创新药。
北京商报记者 姚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