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中小拍 潘家园拍卖何以“以小谋大”
李存宇:“字里行间”的掘金者
陈伟:红色收藏迎来普涨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03月05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存宇:“字里行间”的掘金者

 

  北京商报讯(记者 胡晓钰)从父辈起就有收集古籍文献的爱好,家庭的传承让李存宇早早就成为了潘家园书市的常客,直到五年前,他正式进入潘家园开起了属于自己的店铺。

  李存宇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最早自己是有集邮的习惯,从信封邮票到税票再到公文,可以说他对纸面文字的热爱逐步延伸。“一开始,是注意到一些信封的字迹和故事来自某位名人,由此受到启发,逐渐开始收藏起文献资料。”据李存宇介绍,目前古籍文献收藏分为三个方面:古籍、官府公文及名人手札,以及历史影像。

  纸质文献有价,但其间的史料价值却是难以估量的。“在文物艺术品序列中,古籍是一个小众又特殊的领域。文献没有固定的价值,没法按照‘一纸千金’这么计算。每本每张都有唯一性,代表着一个人或者一件事,一模一样的参考对比的事物很少。所以它展示的很多内容无法代替。”在李存宇看来,基于这些属性,对文献收藏者有着较高的要求,懂得欣赏理解字里行间的内容。

  古籍文献浩如烟海,李存宇主要关注科学教育及金融商业两个方面。据其介绍,自己曾为江苏盐业博物馆提供历代食盐经营方面的书面资料。三年前,科举主题博物馆也从李存宇处购藏了试卷等历史材料。

  除了文博机构外,学术圈的同道者众多。“有政法专业的日本学生曾经在我这里购买过清代的法律文献,他是在中国做交换生期间用这些材料来参与辩论赛。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位当时在读大二的年轻朋友,拿着原本是计划买衣服的2000块钱,买走了一些契约,实为难得。此外,也常有大学老师购买史料文献用以做课题研究。”学术圈以外,李存宇表示客户中也有各行业的白领和投资爱好者。

  谈及历史文献资料的鉴藏经验,李存宇指出需要关注纸、墨、笔法三个方面。据他介绍,老纸有沉淀和包浆,颜色、光泽与软硬都与新纸有明显差异。过了百年的墨色,量不会很大,也显得较干。笔法上,有人具有仿写的书法能力,但是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字体写法,造假者往往难以蒙混过关。

  随着潘家园拍卖公司的成立,李存宇提供过十余件拍品,也购回了五六件,买卖效果都颇如人意。在参与拍卖的过程中,感受到学术圈外的大众对古籍善本的兴趣。“近些年,古籍善本中的奏折门类比较火。这也源于大众对皇家风物的追捧。有些官员的字迹很有欣赏性,加上皇帝御笔的批复,即便是只有‘知道了’三个字,也能拍出高价,成为拍场上的亮点。”

  在李存宇看来,今年的拍卖场上也有不少机会。“市场经过长期的调整,加上疫情的影响,泡沫已经挤得差不多了,现在的买卖基本没有太虚的成交,大家都是实打实地、一口一口叫价叫上来的。现在有一些普通藏家为了生计在抛货,也有很多人收货,市场交易非常的活跃。”李存宇表示,潘家园拍卖基于市场长年来的发展和积累,聚集起了不少好藏家与好藏品,在古籍文献板块已形成了显著优势。

  图片来源:现场拍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