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14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共同举办了“中国乡村教育振兴研讨会”。在这场主题名为“做有根的教育”的研讨会上,教育领域专家、学者,教育行政管理者、校长、老师,公益组织代表,关注乡村教育热心人士等百余人齐聚一堂,就乡村教育振兴的核心议题展开多重视角的广泛探讨。
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
密不可分
在研讨会现场,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杨东平站在乡村振兴的视野来看待乡村教育。他认为,在城镇化趋势不可逆的格局下,没有乡村社会、乡村文化的复兴,就不存在乡村振兴。整个家庭、社区、乡村都在发生非常深刻的变化。所以,乡村教育的振兴实际上是乡村文化、乡村社会的事业,只有在这个事业中才能破解乡村教育的问题。“乡村小学正在慢慢减少,这一趋势在城镇化的背景下是不可逆的。”杨东平谈道。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6%,小学在校生城镇化率86.5%,初中在校生城镇化率75.8%,分别比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25.9%和15.2%,这意味着大量的农村学生在城市上学,凸显出城乡之间教育的不均衡。
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实践,从城市到乡村,面向学生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的主旋律。杨东平进一步指出,面向农村学生的素质教育,要为生活而教。“重点加强对农村学生非认知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展健康教育和创业教育等,以学生为本,以乡土为根,将课本知识和乡土文化有机融合,开展植根乡土的教育、有根的教育、有机的教育、绿色的教育。”
“我从乡村而来,此心归乡村。” 回顾自己的成长史,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也表示,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密不可分。国家、政府和民间都可以为乡村教育和乡村振兴去真正做些事情。从国家层面来看,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让优秀老师到乡村去工作,都能极大推动乡村教育的繁荣,从而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而从实现教育均衡的角度来看,俞敏洪认为,目前中国如果想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和公平,最重要的关注点还是要放在农村。“我希望新东方提供的教育资源能惠及到200-300万以上的乡村孩子。”
让学校成为乡村产业链的
重要一环
乡村教育振兴离不开区域生态的营造,也离不开每一所学校的成长。近年来,为了给乡村孩子提供更优质、适切的教育,许多扎根乡村教育一线的校长、老师、公益人做出了种种努力,他们的实践成为最鲜活的样本,有助于探索未来乡村教育的种种可能。
作为乡村学校过程中拥有较为成功办学经验的校长之一,北京十一学校九渡河小学校长于海龙认为,学校应该成为乡村产业链的发展者或者促进者。
相对于其他乡村学校,北京十一学校九渡河小学是一所非常年轻的学校,十一学校在接管九渡河小学后,将原来闲置的校园空地变成了运动场、游乐场,仓库则改造成教学用房和活动用房。由于学生的体育空间设施不足,学校还投入有限的资金进行操场和篮球场的建设。
校园建设的硬件问题往往好解决,投入资金基本都可以改善。但是像优质师资这样的软实力如何打造呢?九渡河小学“别出心裁”地从周边村里的农民中选拔人才,并招聘进入校外指导教师库,此外,学校还把山村里面随处可见的大树、滞销的山货变成课程资源。
九渡河小学的学习空间和课程资源就这样围绕着学生的真实生活布置开来。这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教室、美术教室,学生们在一个大的学习场里体验课程,学校还专门给学生设置了森林游乐、户外表演以及模拟街市空间,让学生体验商学和经济学的真实场景。
在老师的带领下,九渡河小学的学生们深入山村,对豆腐制作、木工坊、非遗灯笼、板栗生产等山村产业进行了全面调研,绘制了山村产业分布图,并将山村产业最薄弱的营销等环节研发为学校的课程,通过课程实施,推动产业完成闭环,使课程成果成为山村生态链的重要环节,而学生则在真实的任务驱动下完成学科知识的核心素养的落地。
乡村儿童心理发展
受关注
甘肃省宕昌县磑子坝小学校长刘义兵在多年陪伴留守儿童的办学经验中发现,重视并给予孩子情感陪伴,让校园变成孩子的家,让孩子学会生活的基本技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可以让孩子的心态有明显的改善。其实,以留守儿童为主的乡村小学数不胜数,虽然学校无法改变学生的家庭,但可以通过教育帮助留守儿童形成完整的人格,这是很多学校可以借鉴的。“我们能做的是改变自己或者是学生,如带领老师去关心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情感是缺失的,可能缺少母爱或是缺少父爱,将这一份缺失的爱从学校的角度去补给孩子,能更好地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此外,除了留守儿童,目前还有大量乡村地区的孩子在上学这件事上经历了从乡村到城市再到乡村的变化,随着父母工作的变动,孩子也在经历着不生活环境和方式的转变。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映泉指出,在城市人口流动的过程中,许多回流儿童没有机会继续留在城市,在求学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过去的研究也发现,尤其在心理方面、人际关系方面有非常多的问题。”
研讨会上,云南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詹大年在“被边缘化的孩子遇到了什么问题”的主题演讲中,讲述了丑小鸭中学学生们的故事。据了解,丑小鸭中学将“信任、需求、平等”作为办学三原则,在开办的十年间帮助了2000多个“问题孩子”回归到正常的生命状态中。“我认为乡村的教育应该重新审视‘学校’的定义。到底什么是学校?所谓学校的价值必须让教育自然、自由、自主、真实发生,这才是学校的根本,”詹大年表示,“人是不可以被教育淘汰的,我们应从培养‘人才’走向培养‘人’。”
推进乡村教育向好发展,这是会上每位专家的心声。而实现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有活力的乡村教育,更需汇集各方的智慧和力量。俞敏洪在研讨会结束时谈道,“每一个乡村教育践行者发挥的作用也许有大有小,但是任何一份努力都不会白费。我们做的任何一个尝试,都可能对推动中国乡村教育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涓涓细流汇合在一起,不仅能成为奔腾的大江,也能浇灌中国教育中千千万万的花朵,让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