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社区去!就业季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文化贸易提速背后的外贸转型新棋局
科普的边界,首先是善恶的边界
下一篇4 2022年07月27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到社区去!就业季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高校毕业生就业又打通了一条新路径。7月26日,在民政部举行的2022年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表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就业创业,民政部、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为拓展城乡社区就业空间,引导2022届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提供了政策指导。有分析人士指出,当下找到称心的工作并不容易,而建设“数字化社区”已经成为趋势,智慧型现代社区在给社区治理、居民生活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需要年轻人注入新的活力。

  社区需要青春态

  “高校毕业生是城乡社区工作者和城乡社区服务人才的重要来源,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是提高城乡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陈越良表示。

  据民政部2021年统计,全国共有10万个社区居委会;全国城镇社区服务设施达18万个,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点45万个;社区专职服务人员36万人,另有兼职人员57万人。

  “如此多的社区组织,需要较多的社区工作者,更需要年轻、具有较高水准、多种专业背景的人到社区基层就业。”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直言,社区虽小但与居民的各方面需求息息相关,仅在社区生活服务方面,就涉及生活服务、商业服务、政务服务、警务服务、公益服务、防疫服务等多种人才需求。

  同时,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社区也正与数字化技术结合进行改造升级,“数字化社区”已经成为趋势。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现代社区培育”的规划目标;近期,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也勾勒出社区专业领域加快发展的线路图。

  “智慧型现代社区在给社区治理、居民生活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需要年轻人注入新的活力。”洪涛称。

  “高校毕业生可以在社区专业领域发展中绽放青春。新时代的社区工作既是平凡朴实的,也是复杂精细的;既是群众性社会化的,也是专业性智能化的,做好新时代社区工作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参与。”陈越良说。

  毕业季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076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仅北京高校毕业生就达26.8万人。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北京市正进一步挖潜基层社会工作的就业机会,如放宽社区工作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技基层岗位招聘条件。这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又打通了一条路径。

  “这两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找个好工作并容易,我希望能找到比较稳定的工作。”王晓卓,她是一位北京应届毕业生,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社区岗位需求很大,对应届毕业生也优先考虑,这让我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多了一种方向。”

  社区工作者董先生表示,专职社区工作相对稳定,近两年受疫情的影响,找个称心的工作并不容易。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很多人都会选择考公务员、事业编,但是却忽略了“身边”社区的工作。

  事实上,截至目前,全国共发布城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岗位数量8.2万个,全部面向高校毕业生开放,其中2.5万个岗位专门招聘高校毕业生。

  除了岗位,高校毕业生选择到社区就业,还能享受政策“红利”。此前,《“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要支持在社区提供养老、托育、家政、物业、健康等服务的机构加快发展,增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吸纳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与之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中小微企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对在社区提供养老、托育、家政、物业、健康等服务的小微企业,要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一级巡视员李健介绍说,不仅如此,高校毕业生在城乡社区服务领域创业的,要按规定落实税费优惠、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

  双向奔赴的期待与等待

  北京商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到社区就业、社区创业,不少应届高校毕业生都很感兴趣,有的则已成功“入驻”社区。

  “今年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社区岗位更多了,是大学生就业的好选择。”一位刚入职不久的社区工作者张茜表示,她就是一看到2021年延庆区民政局直招社区工作者信息,就参与了考试,“我记得当时招录名额是30人。”

  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她分析说,社区功能越来越多,像社区养老、社区食堂、社区健身房等,无论是在疫情防控期间还是日常的基层治理中,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当前从待遇上也能看出,我国对社区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各地社区工作者的福利待遇不断提高,而且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也越来越多。”

  在采访中,北京商报记者也发现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到社区工作还处于观望中。高校应届毕业生王一楠表示,他目前还处在职业探索期,“计划先试试自己能朝哪些领域发展”,他认为到社区工作的吸引力并不强。

  对此,洪涛分析认为,当前社区岗位的扩容,能够解决一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但是,如果就业观念不改变,仍然会存在摩擦性失业问题。

  事实上,相关部门一直在推动落实毕业生进入社区工作、参与社区创业方面的福利政策,希望更快地对接高校毕业生的期望与关注点。李健表示,《通知》中已经明确,要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立岗位薪酬制度并完善动态调整机制,让社区工作者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营造拴心留人、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郝彦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