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一个关乎人类共同发展的投资理念——ESG首次被提出,并逐渐深入人心。我国公募基金的ESG投资也几乎伴随着ESG的提出迈开脚步。在我国“双碳”战略的推进及助力下,ESG投资潮涌,ESG基金更成为此投资市场上的新星。如今,ESG基金已成为投资者参与ESG投资和绿色金融的重要投资工具。而对于我国的基金管理人而言,实践ESG投资可谓一条深度践行价值投资理念的康庄大道,ESG投资也更向公募基金展开了一片新蓝海。
主题基金已近400只
近年来,伴随“双碳”战略的推进,ESG基金的发展按下加速键。北京商报记者以ESG、碳中和、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新能源、绿色、低碳、节能、清洁、扶贫、“一带一路”、治理12个关键词对国内全市场公募基金进行筛选,涵盖E、S、G三大方向。
2023年以来,多只ESG基金纷纷亮相。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4月26日,一批ESG基金相继成立,包括广发ESG责任投资混合A/C、国联安国证ESG300ETF、嘉实ESG可持续投资混合A/C等48只产品(份额分开计算,下同)。相较去年同期38只成立数量同比增长26.32%,占2022年全年成立的129只ESG基金数量的37.2%。
另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4月26日,华宝ESG责任投资混合A/C、南方ESG纯债债券发起式、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A/C等11只ESG基金也正处于发行阶段,即将亮相市场。
整体来看,截至目前,在上述指标筛选下,全市场共有394只ESG基金。分类型来看,股票型基金占比较大,达到199只,占ESG基金总数的50.9%。其中,被动指数股票型基金则为144只,在股票型基金中占比达72.36%。此外,还包括177只混合型基金、13只债券型基金及5只QDII基金。由此可见,我国ESG基金格局主要以权益类基金为主,债券型基金和QDII基金占比仍较小。
根据不同类型的ESG基金业绩表现来看,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4月26日,前述13只债券型ESG基金中,除富国绿色纯债一年定开债券1只产品成立于2018年,成立以来回报为26.55%外,其余12只债券型ESG基金均相继成立于2020-2023年内。同比近两年成立的债券型ESG产品来看,于2020年7月17日成立的兴业绿色纯债一年定开债券A/C收益率亮眼,成立以来回报分别达9.21%、7.99%。此外,永赢信利碳中和主题一年定开债券发起式、中航瑞华ESG一年定开债发起A/C成立以来收益率也均超过2%。
而从ESG相关指数基金来看,截至4月26日,有6只产品成立以来收益率超过100%,其中包括汇添富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LOF)A/C、平安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ETF 3只近五年成立的ESG基金,成立以来收益率分别为104%、101.28%、101.09%。此外,还有4只2020年成立以来回报超过50%。
此外,细分主动权益类产品表现方面,共有34只ESG基金成立以来收益率超100%,其中,成立于2005-2008年期间的天治低碳经济混合、兴全社会责任混合、景顺长城公司治理混合收益率均超300%。若从近五年成立产品中来看,则当属成立于2019年的万家社会责任18个月定开混合(LOF)A/C拔得头筹,收益率分别高达205.83%、199.65%。此外,工银新能源汽车混合A/C也紧随其后,成立以来收益率为179.97%、172.55%。除上述产品外,还有8只ESG基金成立以来回报超过100%,均来自于2018-2019年期间成立的产品。
“双碳”助力快速发展
ESG作为一种关注环境、社会、治理绩效的投资理念,也是衡量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的重要指标。若究其历史,则要追溯至2004年。彼时,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 Global Compat)首次正式提出ESG的概念。2006年,联合国成立的责任投资原则组织(以下简称“UN PRI”)发布了“责任投资原则(PRI)”,在其大力推动下,ESG投资理念广泛传播。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公募基金ESG投资几乎伴随着ESG的提出即迈开脚步。2005年1月12日,天治低碳经济基金成立,成为我国最早提出将ESG因素纳入投资策略的公募基金。2008年4月,兴全基金(现兴证全球基金)发行市场上首只社会责任投资基金——兴全社会责任基金。2015年9月,全球193个成员国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投资机构将ESG概念不断深化,积极探索和实践ESG投资。
在绿色未来信息科技创始人张仕元看来,ESG基金近三年在我国实现了规模和质量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在2020年9月提出的“双碳”目标,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我国正逐步深入人心。
从最新数据来看,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存续ESG基金总规模有所回升,达到2664.92亿元。从合并规模来看,截至一季度末,东方新能源汽车混合规模最大,达169.81亿元,农银新能源主题灵活配置混合则以159.22亿元的规模紧随其后。此外,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信澳新能源产业股票基金规模也均超过100亿元,分别为116.54亿元、107.16亿元。含上述产品在内,共有10只ESG基金规模超过50亿元。
如今,更多关于ESG基金的研究也逐渐摆上台前,ESG基金的优势渐被看到。2021年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等机构联合研究撰写的《ESG基金:国际实践与中国体系构建》显示,相比普通基金,ESG基金在收益方面具有优势。若以颜色区分基金的“ESG程度”,浅绿基金、深绿基金的平均收益整体上要高于非绿色基金。
张仕元也指出,相比其他类型基金,ESG基金的投资理念和优势主要在于,更多关注企业财务指标和经济活动以外因素,能够以长期主义视角审视企业创造的价值,并从中发掘出能为投资人带来的可持续投资收益。
如何做到名副其实
诚然,中国ESG基金虽诞生时间不长,却已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不过关于ESG基金尚未成熟的声音也频频出现,这一观点在市场中也成为普遍存在的共识。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也指出,“我们必须承认,ESG基金的界定目前确实存在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权威部门并没有给出ESG基金的明确规范,实践中有的采用较为严格的标准,有的采用较为宽泛的标准。其二,投资标的公司的ESG信息披露质量参差不齐”。绿色债券的信息披露标准比较规范严格,而权益性资产和其他资产对应的ESG信息披露仍有改进空间。
中投协咨询委绿创办公室副主任郭海飞直言称,“当前我国ESG基金发展迅猛,对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和践行‘双碳’目标都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其中最大的难点是如何让ESG基金真正做到名副其实,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炒作、喊口号的阶段”。
“以上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反映出当下国内资本市场践行ESG投资理念的困难,折射出一些市场参与者无法真正开展长期投资的深层次问题;也对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我国的资本市场提出了新的思路,不妨以推进ESG信息强制披露为切入点,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向健康可持续的模式进化”。张仕元建议称。
对于市场中关于ESG投资理念与追求投资收益相悖的论断,知名ESG行业领域专家、Co-Found智库秘书长张新原表示,ESG投资并不是为了牺牲收益而追求社会责任,而是通过综合考虑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以及公司长期发展可持续性,来寻找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企业,这方面ESG基金也需发挥其作用。
张仕元表示,对于我国的基金管理人而言,实践ESG投资也是一条深度践行价值投资理念的康庄大道。一方面可以借鉴海外机构投资者在ESG投资实践中总结的最佳实践,借助ESG评级、第三方数据库和量化工具发掘ESG因子;另一方面,也需要基于中国企业的ESG信息披露现状,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特点,合理运用金融科技工具,找到适合中国资本市场的方法,助力ESG理念在中国实现落地生根。
就ESG基金的未来,多位市场人士均表示看好。在张新原看来,ESG投资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趋势,ESG基金也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中国ESG基金将不断创新发展和积极参与全球ESG投资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推动中国ESG投资的标准化、特色化、专业化、规范化和国际化。
杨海平表示,就发展趋势而言,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ESG基金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逐步增加,未来ESG基金更容易做大规模。从投资资产看,ESG基金重点筛选绿色低碳产业的资产,要求投资的企业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架构和社会责任意识,这些都是稳健收益的保证。随着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推进,ESG基金的稳健收益优势将更趋明显。
“ESG基金在海外资本市场已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中挂钩ESG指数的ETF基金是各类机构投资者配置资产的主要模式。可以说,在ESG基金方面,我国资本市场还是一片蓝海,随着与ESG相关的资本市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A股的ESG指数和相关基金也将迎来更大的增长空间。”郭海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