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3.0!北京推204项改革措施
经济形势座谈会关注热点民生议题
营商环境改革持久战
下一篇4 2019年11月13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优化营商环境3.0!北京推204项改革措施

 

  11月12日上午,北京市发改委、市规自委等部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北京营商环境改革3.0版并具体介绍该政策及亮点。北京市发改委二级巡视员戴颖表示,3.0版全面对标企业和群众需求,全方位推进营商环境各领域改革。从总量上看,1.0版、2.0版推出了191项改革措施,3.0版改革提出了12个方面204项改革任务,数量超前两版总和。

  据悉,优化营商环境改革3.0版将力争在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互联网+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建设、“四减一增”、事中事后监管、政务科技场景应用和法治建设在内的七方面取得突破。

  世界银行刚刚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排名再度大幅跃升至31位,北京作为样本城市得分78.2分,相当于位列全球第28位,超过日本东京,为中国营商环境排名的大幅提升和促进新一轮高水平扩大开放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北京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企业注销纳入“e窗通”

  “国家任务要求企业开办时间压减到3个工作日以内,北京市目前已实现1个环节、1天办结。”戴颖指出,3.0版改革将继续围绕简化审批手续、降低企业准入门槛,通过推出11项举措,继续深化企业开办、变更、注销等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比如,3.0版改革将企业注销业务纳入“e窗通”平台,实现市场监管、税务、人力社保等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减少企业重复跑动和材料提交,进一步提升企业注销便利度。

  在此基础上,北京市将此前国家任务未要求的企业变更也纳入了此次改革范围,推行企业变更“网上办、容缺办、承诺办”,完善企业登记容缺受理机制,扩大容缺受理范围,在丰台区试点企业地址变更承诺受理,提高企业变更效率。

  在简化审批流程方面,过去两年,北京市率先改革、大胆突破,能减即减、能合即合,将环节压缩了22%、办理时间压缩了57%。3.0版改革落地后,将继续以“减环节、减时间”为重点推动流程再造,加快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在试点区域落地,对符合条件的投资项目,由企业按照政府公布的标准作出承诺,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进一步减少政府审批,给予企业决策更大自主性。

  为了提高企业及群众获得感,持续提高全市政务服务质量。自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以来,北京市持续加大“一网、一窗、一门、一次”改革力度,90%的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70%以上的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在综合窗口办理,200余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或“一次不用跑”等。

  “此次3.0版改革,也将在‘减事项、减材料、减时限、减次数,增加政策透明度’上加大改革力度,市区两级还将各推出600项‘最多跑一次’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将企业群众办事平均跑动次数由目前的1.5次压缩到0.3次以下。”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刘强表示。

  将设续贷受理中心

  “2018年至今,我们会同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在全国率先出台多项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举措。”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李妍介绍。比如,今年前8个月,新增减税降费1368亿元,企业和个人普遍得到实惠,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近1800亿元。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同时,为切实缓解科创、文化、民营小微及外向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全市通过建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常态化对接机制“北京畅融工程”,按年度、季度、月度、周的频率,根据不同主题安排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

  截至目前,已举办41场对接活动,包括1场年度活动、3场季度活动、12场月度活动、25场周活动,累计服务金融机构1195家次,对接企业1714家次,参加总人数4827人次。

  戴颖指出,3.0版将在此基础上,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还将围绕信贷融资、市政设施接入、招标投标等三大领域推出36项改革措施,加大在企业资金获取、水电气热接入等方面改革创新力度,在为企业获取更加快捷、成本更低、可靠性更强的要素提供保障。

  比如,为解决信息不对称、收集成本高等问题,将搭建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汇聚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数据,建立小微企业金融信用信息档案,构建以企业金融信用为核心的信息服务体系,金融机构可在平台上直接查询企业信息,从而提高审贷效率。

  续贷服务方面,将设立北京市企业续贷受理中心,组织银行机构集中办公,为小微企业现场提供续贷服务,实现金融服务“可视”、“可比”,符合条件的企业只要在原贷款到期1个月前提交续贷申请材料,10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审批。由于无需过桥资金,从而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

  为了解决企业水电气热接入问题,将建立电力报装与证照数据共享机制,进一步压减申请材料。出台市政设施接入并联审批办法,推动规划、住建、交通、交管、园林绿化等部门由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大幅压缩办理时间。同时,逐步扩大用水用气“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对象和范围,让更多企业受益。    

  “七位一体”知识产权保护格局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潘新胜指出,2017年全市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0工作以来,知识产权领域通过改革,重点完成了四方面工作。比如,建立完善知识产权法规政策体系、制定出台《关于加快知识产权首善之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认定工作、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等。

  同时,通过加大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构建了“行政执法、司法审判、多元调解商事仲裁、法律服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七位一体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为提高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建设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专利质押融资保证保险的产品设计和落地,形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中关村模式”等。

  潘新胜表示,未来本市将在3.0版改革过程中,通过修订《北京市知识产权办公室会议制度》强化知识产权办公室会议统筹协调功能;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立法研究,完善知识产权地方法规政策;制定出台《北京市知识产权资助金管理办法(试行)》,支持本市专利、商标及地理标志创造相关活动。

  此外,进一步夯实“七位一体”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加大知识产权侵权犯罪打击力度,建立完善知识产权领域行政执法等;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在中关村开展专利权质押融资保险工作基础上,开展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工作,有效减少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成本。“目前,《北京市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等正在制定中。”潘新胜说。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戴颖补充道,为同步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保护各类所有制企业合法权益等,3.0版改革将在市场监管、法治保障等两大领域推出44项改革举措。

  比如,探索开展差异化监管,建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数,根据企业信用状况和风险等级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及时纠正;同时,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实施“信易+审批”等“信易+”示范项目,对符合要求的企业开辟“绿色审批通道”,为守信者提供便捷服务。

  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司法效率,节约企业诉讼成本,司法领域还将整合审批信息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实行民商事纠纷立案、材料提交、证据交换、庭审、文书送达全程网上办理,完善“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模式,组建调解速裁团队,实现60%民商事案件在诉讼前端得到解决等。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肖涌刚 刘瀚琳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