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除夕,农历春节的高潮。而此时此刻,在人来人往的春运高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期而至。
过去三天,公众关于疫情的关注迅速升温,从中央到各地,尤其是身处“暴风眼”中的武汉,从确诊的数字、升级的防控,到病毒的解析、科学的提示,种种信息杂糅在一起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
疫情风险是真实存在的,并还在演进,我们无法无视。习惯回家过年的我们,不得不面临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选择:回还是不回,以及游还是不游。
春节既是节日,又是假期;既是文化的伊甸园,又是商业的黄金周。但今时不同往日,我们必须作出取舍,防护第一,消费其次,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疫情的感受更为直观和强烈,有时候难免像“被车灯惊呆的鹿”。不安是正常的,一方面,这种情绪不可避免会释放,造成整个社会的预期起伏;另一方面,我们要靠科学和制度疏解这种情绪,让大家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有信心走出疫情的阴影。
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科学研究取得突破之前,最重要就是防控得力。政府要用力,公众要给力,企业要协力,各自做正确的事情,才能合力将疫情控制并最终扑灭。在这个时候,需要“小题大做”。
政府方面,基于17年前的经验,我们有一套应对疫情的程序和办法。防疫和隔离,医疗资源调配,市场物资供应,以及大型集会和市场营销取消,必须当断则断。该强制执行的,全社会都要配合。正如李克强总理此前强调的,“我们宁可把困难想得多一点,强化风险意识和责任担当,在有效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前提下,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秩序”。
公众方面,响应专家号召,做好个人防护,现在能不去武汉就不去,而武汉市民能不出来就不出来。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减少流动,减少接触,才能减少传播。更往后,“食野味”这种陋习能否就此一脚踢开?
企业方面,则要放弃市场原教旨主义那一套,别再拿供求和利润说事,努力增加供应,克制价格,为民众提供便利。这些天,铁路民航OTA的及时向善表态,证明了我们的企业“流着道德的血液”。
既来之,则安之。无论是回家过年,还是原地过年,都要照顾好自己。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每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每一个认真听取科学建议的人,都在最大限度地降低此次疫情的成本。
回家过年,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们所熟悉的主旋律。甚至有时候,回家比过年本身还具有仪式感。回家过年,就是这个古老文明国家最举重若轻的情感。在此,我们祝福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始终温暖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