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垃圾分类满月成绩单
垃圾分类 久久为功
学区房,疯狂过后的彷徨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06月03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垃圾分类 久久为功

肖涌刚
 

  6月2日,北京市城管委通报了北京垃圾分类首月成绩单,其中不乏“三升一降”的亮点,例如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大幅增长,桶站配置率提升,但同时也有不少个人和单位未尽其责,分类还没能落到实处。

  肯定成绩,正视问题。新规实施初期,出现形形色色的纰漏,既是预料之内,也在情理之中。垃圾分类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城市工程,更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非一人之力一时之功可以成就。习惯和思想的养成,需要整体社会环境的营造,其中宣传引导必不可少,但更关键的在于配套设施、管理模式和制度设计等多个维度一齐发力。

  例如,在配套设施和人员上,尽管北京各区桶站配置率逐步提升,一半以上区已经达到了90%,但执法检查也发现,部分小区未设置公示牌、未分类配齐容器及未更新标识等问题。分类设施是居民实践垃圾分类的基础,也是相对容易完善的一个短板。作为这一公共资源的供给方和管理方,各街道、社区、物业部门应当在优化投放设施上做好充分准备。

  人员配置也是同理,垃圾分类实施初期,难免会有市民对分类标准把握不清,有赖于积极引导督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实行垃圾分类也是维护公共卫生的题中之意,基层需要腾出人手,把垃圾分类当成“关键小事”来抓。

  这其中,市场化主体依旧是一股强大而未被充分利用的力量。垃圾分类的风口持续,相应的市场模式不断创新发展,从政策制定角度看,如何做好产业衔接,利用市场杠杆,提升分类效率,减轻基层部门负担,前景无限而有待摸索。

  再者,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分类投放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的清运和处理也是关键环节。对市民而言,分类投放后的垃圾能否实现真正分类处理,这一点也最为关切。如果“混装混运”不能有效解决,那么市民分类的积极性则将逐渐消磨。

  因而,垃圾分类是一场全链条管理改革,投放、清运、处理,各个环节都不可懈怠。这需要在制度设计时加以细化考量。目前,北京已经针对源头减量发布了一系列细化举措,下一阶段的重心既要落实已出台的政策,又要继续补短板,查漏洞。

  徒法不能以自行。好的制度不能只靠宣传引导等柔性约束,还离不开刚性指标对各类主体进行规范。在6月2日的发布会上,市城管执法局透露,目前正在制定《北京市厨余垃圾分类质量不合格不收运管理规定(暂行)》,明确厨余垃圾分类质量不合格不收运的操作规程。惩罚不是目的,而是借由刚柔并济的手段,让政策真正落地生根。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垃圾分类这场持久战,你我需要共担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