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名为 #我国平均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为59%# 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榜,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强大的细菌。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是定植于胃黏膜上皮表面及胃内黏膜层腺腔中一种呈 S 形的革兰氏阴性菌,这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唯一能够在人体胃中存活的微生物。
当Hp进入胃中后,自身的免疫系统无法将Hp清除,同时Hp以其独特的形态,产生适应胃酸环境的酶和蛋白,在胃酸环境中生存,引起组织损伤,诱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致使胃黏膜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进程: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故现世界卫生组织已将Hp列为胃癌一级致癌物质。
感染Hp就一定会得胃癌吗?
虽说Hp感染会使胃癌风险增加4-6倍,可导致原发性胃癌以及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并且早在1994年,Hp就被世卫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类致癌因子,但感染Hp未必一定会得胃癌。
因为不同菌株的毒性有所差异,感染者自身的免疫反应也不尽相同,而且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需要经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才能发展成胃癌,即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四个阶段。由于Hp主要作用于癌变的起始阶段,所以只要能在肠上皮化生前积极治疗,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就可以有效防止不可逆转性癌前病变的产生,大大降低胃癌的发病率。为什么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如此高呢?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压力大的工作以及不规律的作息、高盐高糖或是烟酒、暴饮暴食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致使胃的抵抗力下降,为Hp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
那么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该如何预防以及治疗幽门螺旋杆菌呢?
●由于Hp最常见的传染方式是“粪-口”或“口-口”途径,所以我们平时拥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①饭前便后洗手;②家中有人感染Hp,家庭成员也建议去筛查;③采用分餐制,同时也应注意避免互相夹菜,洁具餐具分开,定时高温消毒碗筷;④外出聚餐时采用公筷制。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减少食用咸味、腌制、发酵、烟熏、生冷食品以及高碳水食品,这些食品均会增加Hp感染的风险。我们可增加肉及水产品类、蛋类、奶类和新鲜蔬菜水果类的摄入,同时可增加富含膳食纤维、水溶性维生素、钙和钾等营养素的食物的摄入,吃蔬菜、瓜果时洗净或者削皮,不吃半生不熟的食物以及生冷水。
●老人和小孩是否需要检查或根除治疗?
不推荐对14岁以下儿童行常规检测Hp。与成人相比,儿童Hp感染者发生严重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等疾病的风险低;但根除治疗不利因素较多,包括抗菌药物选择余地小和对药物不良反应耐受性低。此外,儿童Hp感染有一定自发清除率,根除后再感染率也可能高于成人。因此不推荐对14岁以下儿童常规检测Hp。目前国际上缺乏老年人Hp感染处理共识。多数临床医师对老年人根除Hp治疗的态度趋向保守。一般而言,老年人对根除Hp治疗药物的耐受性和 依从性降低,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 另 一方面,非萎缩性胃炎或轻度萎缩性胃炎患者根除Hp 预防胃癌的潜在获益下降。老年人中相对突出的服用阿司匹林/NSAID和维生素B12吸收不良等已列入成人 Hp根除指征,但治疗前要进行获益-风险综合评估,个体化处理。
●清除Hp最有效的方法是铋剂 + PPI(质子泵抑制剂)+ 2 种抗菌药物的四联疗法,其疗程为10-14 天。但近年来杀菌失败率越来越高,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是导致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此外,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临床疾病类型、吸烟、感染者体重指数、治疗方案的选择、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菌株类型等因素也与治疗的成败具有相关性。若初次根除Hp失败后再次治疗时,可采用补救治疗,或根据Hp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但若反复根除,容易加重Hp的耐药性,加重肝肾负担。
Hp作为一种致病菌,属于中医“厉气”“邪气”“毒邪”范畴。脾胃虚弱是Hp感染的病理基础,后逐渐形成气滞、血瘀、郁热、湿阻等病理变化,为Hp附着、繁殖、致病提供了客观条件,有研究表明有中草药有抑制Hp的作用,且以黄连、蒲公英、黄芩、金银花等清热解毒类药物作用最强。
对于难治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需要有经验的专科医师,详细分析患者治疗失败原因、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精心设计可选择的治疗方案,以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温馨小提示
以下人群应尽早进行Hp感染检测及根除: ①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者; ②确诊为胃MALT淋巴瘤者; ③有胃癌家族史者; ④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胃次全切除者; ⑤有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者; ⑥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或肠化者; ⑦计划长期服用 NSAIDs 和/或 PPI 者; ⑧有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ITP、荨麻疹者; ⑨有强烈的除菌意愿的个人。对于难治型感染Hp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复查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