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7月12日9时发射成功,标志着朱雀二号遥二火箭成为全球首款成功入轨飞行的液氧甲烷火箭。在蓝箭航空CEO张昌武看来,此次发射的成功实现了业界对于液体火箭公司认知的突破。与此同时,蓝箭所入驻的北京亦庄正不断在航天上斩获桂冠,接下来,“亦庄航天”将提级发展,以“五步走”助力企业的问天之路。
寻找新道路
2015年,蓝箭航天成立之时便选址北京亦庄,成为国内第一家民营运载火箭公司。随后,这个“第一”就成了蓝箭不断获得“第一”的起点:建立国内首个民营火箭发动机试车台、自主研发国内首台大推力液氧甲烷发动机、主导建成我国首个液氧甲烷推进剂火箭发射工位、建设国内首个民营火箭与发动机生产制造基地……
如今,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又创造了全球第一——全球首款发射入轨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使得中国商业航天企业再次书写世界级新纪录。
关于此次发射中的关键字“液氧甲烷”,张昌武介绍,液氧甲烷火箭是蓝箭在创业之初就选定的发展方向,选择液氧甲烷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作为一家商业公司,蓝箭追求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发展频次、更加工业化的配套体系。“液氧甲烷满足我们这样的需求,并且更容易获取,以及未来面向于重复使用火箭,对于火箭及发动机的修复更加有利。”张昌武表示,“另一方面,蓝箭是站在中国航天发展60多年的起点上去创业的,所以我们有责任也有需要走一条新的道路,这个新的道路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要切实考虑到自身的竞争力。”
张昌武指出,我国在过去60多年里围绕液氧煤油、氢氧类的发动机已经做了很多开发工作,并且产品都已经非常成熟。“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未来能有新的突破,在市场里才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事实上,在液氧甲烷赛道上奔跑的不止蓝箭。据《中国航天报》报道,我国蓝箭航天、九州云箭、星际荣耀、宇航推进等多家民营航天企业均在开展液氧甲烷火箭及发动机的开发工作,陆续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果,其中进展最快的就是蓝箭航天。与此同时,我国航天“国家队”也在努力推进更高水平的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研发工作,至少有80吨级、200吨级等液氧甲烷发动机正在稳步测试中,将成为我国未来大中型火箭的优先动力选择。
加速市场化
本次试验发射的遥二箭,是朱雀二号首批次试验箭的第二发,其首次发射在2022年12月14日进行,不过,在火箭第二级飞行过程中,发动机管道破裂,导致游机出现异常,载荷未能入轨。首飞后,通过后续“归零”核查,涉及接口管理和联合设计的缺陷得以弥补。
张昌武介绍,在朱雀二号研制的第一批次试验箭里面,总共有三发火箭,接下来还有第三发。“今日的第二发仅搭载了配重,未搭载有效载荷。第三发火箭已经启动总装,拥有最高发射‘一箭30星’的能力。”
据张昌武介绍,蓝箭的研制目标是要通过三发火箭来取得验证成功。他表示,蓝箭的液氧甲烷火箭是全新的配套,而且这个全新配套中蓝箭自己进行了超过60%系统的独立开发,目前为止它是中国商业航天里正向自主开发规模最大的火箭。“除了蓝箭以外,现在基本上整个行业还处于委托体制内院所研制做集成的阶段。但是蓝箭的火箭,从发动机到箭体到一些关键的电机,全都是自研的,自己设计制造有一个技术风险释放的过程,所以天然地需要更长周期去验证产品的方案。”
关于朱雀二号的市场空间,张昌武称,从运力区间看,朱雀二号基本上可以实现一箭二十到三十星的能力。“总体的运力规模对标到长征系列,也是处于中等运力的规模,所以这一型火箭我们认为一直到2028年都会是市场需求最大的一个运力区间,也是相对来说经济性会强的一个运力区间。”
张昌武透露,如果近一年内能够取得朱雀二号火箭的飞行成功,蓝箭从明年开始将会面向市场做小批量的交付。“从明年的3到4发,再到后年翻一倍,然后连续三年每年能够增长一倍,以这样的增长幅度向市场交付,这样蓝箭就有望成为行业里第一家通过液体火箭走完从0到1的商业火箭企业。”张昌武认为,这不仅仅会是蓝箭的一大步,也会是这个行业的一大步。
全链条布局
对中国商业航天来说,2023年可能是转折性的一年。4月7日,双曲线一号遥六成功发射,验证了SQX-1 Y4运载火箭飞行失利后归零措施的有效性;6月7日,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一箭二十六星”成功发射,刷新我国一箭多星最高纪录;7月12日,朱雀二号遥二液氧甲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成为全球首枚成功发射入轨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
这一条条喜讯的源头,是聚集了40余家航天企业的北京亦庄。这里的航天企业基本覆盖了运载火箭、卫星研制、卫星应用、型号配套、地面设备、技术应用等领域,全国70%以上的民营火箭整箭研制企业落户此处,并不断获得亦庄的政策“滋养”。
“企业的一次次突破、进步、蜕变都离不开北京亦庄这片航天产业沃土的滋养。”蓝箭航天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据悉,就在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的两个月前,北京亦庄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首个项目即投向蓝箭航天。
此次股权投资只是亦庄支撑航天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三年来,北京亦庄针对航天企业直接补贴超过3000万元,人才引进、人才评定、工作居住证、公共租赁住房、科创基金投资等政策也大范围惠及航天企业。
今年以来,亦庄航天不断斩获桂冠,接下来,亦庄航天企业还有10次运载火箭发射计划。过去的成果与将来的计划都不断促使着亦庄航天的提级发展。在投资专家董新蕊看来,接下来,亦庄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大对商业航天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尤其是社会化资金的加入,激励企业开展商业化运营,积极吸引更多商业卫星的订单。“还要推动航天技术的创新和研发、加强商业航天的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商业航天企业进行合作共赢,分享资源和技术,提高我国商业航天的国际竞争优势。”董新蕊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同时,要构建完善的商业航天产业链,促进整个商业航天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未来,锚定商业航天提级发展,“亦庄航天”已明确“五步走”助力企业问天路。一是制定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升级版,加大支持力度、扩大支持范围;二是加大优质企业招引力度,健全产业集群;三是支持科技创新,提升系统研制和商业应用能力;四是做好企业服务保障,培育更多头部企业,壮大产业规模;五是积极发挥党建引领和行业组织凝聚作用,加强“硬基础”的同时,提升产业“软实力”。
此外,今年初,北京亦庄官宣优化调整产业和科创服务体系,成立了产业专班。“我们将与区内航天企业一道,推进商业航天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加快打造商业航天创新高地和产业链集聚发展高地。”亦庄产业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 金朝力 冉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