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礼貌谦让、待人真诚和善,这是家住一品·亦庄小区的居民张亮给人的第一印象。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身上有着老北京人的热情和幽默,微风拂过夏日午后,他在头顶树叶不断发出的“沙沙”声中,与记者分享了自家家风故事的苦与乐,而不论光阴如何流转,诚实敬业始终是他们家三代人恪守的四字箴言。
在张亮的记忆里,父亲是个有点“复杂”的人。他严于律己,因为表现出色,十几岁就成为一名党员;他爱一行干一行,在前门饭店当厨师一当就是大半辈子,也是凭借这份脚踏实地和勤恳,成为饭店西餐厅的老板。有时,他是个说一不二的人。一次,饭店里有人不慎摔碎了暖瓶但没人承认,当时在场的员工有自家亲戚,他却没有半点袒护,每人罚了100元。而张亮也没能让父亲破例给自己“开小灶”,初中时代很多个在饭店度过的中午,他和父亲的员工们每天吃着一样的员工餐。因为“不近人情”,一起干活的伙计们给父亲起了“张老黑”的绰号。但有时,父亲又是个贴心的“暖男”。可以因为朋友的一句话,就把当时大家都看好的中餐厅承包权让了出去;会在面对饭店经营亏损时,坚持为员工们按时发薪、发奖金;会在旅游还是件奢侈事的年代,自掏腰包带着员工出国旅游,犒劳大伙儿平日的辛苦。因此,大家既怕他又尊敬他。
张亮说,自己可以说是被父亲打大的,稍有不对,一顿打定是跑不了的。但和父亲的相处中,他也学会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收获了很多让他受益终身的品格。20岁那年,他到日本留学,受成长过程中父亲爱岗敬业精神潜移默化的熏陶,他比同龄人有着更加吃苦耐劳的韧劲儿。不想给家里增加负担,他刚到人生地不熟的日本就开启了半工半读的模式。有课的日子,为不耽误学业,他凌晨3点就起床去送报纸,下午放学后又到日料店洗碗到深夜,每天睡眠仅4小时。努力赚生活费的同时,他努力保证学业,一年时间便可用流利的日语与当地人交谈。
机会总是眷顾刻苦的人。留学回京后,张亮很快得到了一家中日合资企业的OFFER,成为公司生产机器及零附件的一名销售员。从部门第一个破万订单,到第一个破十万订单,张亮的勤恳让他的事业一路开启绿灯,由于出色的业绩,他用四年时间就晋升为营业部部长,并很快迎来了工作中的新挑战。一家成都的企业需要购买他所在企业生产的零附件,张亮在向企业推荐产品时把售后服务放在第一位,连续几个月多次到成都,将产品优缺点一五一十地向客户讲解,遇到问题主动寻求解决方法。凭着这份诚实敬业,张亮从同行竞争中胜出,最终签下了这笔200万元的订单,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父亲的“暖男”形象也在他身上得到传承,作为部门主管,他会细心记下每位员工的生日,为大家准备生日礼物。
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张亮还主动挑起肩上的责任,从2月6日开始就志愿参与到小区门口的防疫值守工作中,协助保安进行出入登记事项,检查车辆后备厢等防疫工作,不论刮风下雨从未缺岗。面对大家因防疫工作造成的摩擦和矛盾,他又充当起居民与安保人员之间的“润滑剂”,想方设法避免大家产生直接冲突。他说,虽然自己去不了武汉帮忙,但身为一名党员,有事就应该冲到第一线,有一份光散一份热,履行自身的职责和义务。
这份勇气也被他带到生活中,作为一个四年级女儿的父亲,张亮突破自我的勇气不曾改变。就在前不久,他又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跨行到另一个领域,成为中国人寿的一员。而不管在哪里,他始终恪守着诚实敬业的家风,用奋斗书写自己的出彩人生。在他和爱人的熏陶教育下,女儿从小便养成诚实守信的好品格,生活中更是乖巧懂事,好家风得到了代代传承和发扬。
融媒体中心记者 于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