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恪守四字箴言
马驹桥镇环境综合治理进行时
居民战“疫”作品被市档案馆永久收藏
十年垃圾分类成日常
台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自主取片
经开区力保两共有产权房按期交付
智能早餐车“上岗” 职工群众吃上放心餐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06月12日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年垃圾分类成日常

 

  “您好,我想找一下贾师傅。”“跟我走,我带你去。”“您知道贾师傅在哪儿啊?”“老贾这点儿肯定在垃圾分类站呢。你看这小区里这么干净,路上连个纸片都没有,这可多亏了老贾。”刚进博兴街道中芯花园小区,记者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保安口中的“老贾”——贾金海。

  在中芯花园小区垃圾分类站,记者果然看到了正在“翻”垃圾桶的老贾。虽然刚刚入夏,但遮阳帽下老贾的脸却是黑亮黑亮的,大汗珠不停地滚落,衣服已经被汗水浸湿,但老贾却全然不顾,聚精会神地盯着垃圾桶翻来翻去。“这大骨头不是厨余,是其他垃圾,好多人都分错了。”指着眼前绿色的垃圾桶,老贾非常满意,“好了,这桶里现在都是厨余了,以后就是花花草草的肥料了。”对于垃圾分类,老贾早已烂熟于心。

  想来,老贾第一次站到这个垃圾分类站还是2009年。“当时社区里招垃圾分类管理员,人家推荐我,说我干活仔细,我就来了。”一次偶然的机会,老贾接触到了垃圾分类。上岗前的一次培训却意外地燃起了他的责任感。“全北京市每年损失500亩土地,专门用于垃圾填埋,而且光填埋不管用,污染地下水,所以垃圾必须得分类,咱们也得为子孙后代着想啊,咱不能毁了地球。”菜叶、剩菜、剩饭、果皮是厨余垃圾,回收再处理之后可以给花当肥料;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这些是有害垃圾,会污染环境,需要特殊安全处理……那段时间,老贾每天对着图片学习垃圾分类,认真得很。

  起初,老贾并不能适应垃圾分类的工作,家人也难以理解。每每回到家,已经跟垃圾桶“奋战”了一天的老贾已经闻不到身上的味道,但家人却已经开始抱怨:“你这衣服太臭了,干什么不行,以后别干这个了……”后来老贾每次回家都会赶紧溜进自己的房间,洗澡、换衣服、洗衣服。其实老贾也难,吃饭时,常常看着眼前香喷喷的饭菜却一口也吃不下,因为他早已经被垃圾桶的臭气熏得没有食欲。看着老贾这样,家里人抱怨却也心疼,老贾总是默默地劝他们:“什么活儿都得有人干啊,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特别有意义。”

  后来,在老贾的言传身教下,家里人不仅能理解了,还主动在家里做好垃圾分类,向邻居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今年5月,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之后,老贾还洋洋得意地跟家人说:“你们看看,我说什么来着?咱们这是走在政策前面了。”

  如今,老贾与垃圾分类相伴的日子已经走进了第11个年头,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知道。要说是什么让老贾坚持下来的?是因为,每每想放弃的时候,他总会想起刚开始培训时,图片里地球污迹斑斑的样子。老贾说:“我的力量虽然不大,但我希望可以至少让身边的人参与进来,至少把这个小区的垃圾分类做好。”

  虽然老贾不住在中芯花园,但小区里的居民对他却比对邻居都熟悉,从一开始的不理解,逐渐变成了竖大拇指。有些人没空扔垃圾了,老贾上门回收;看到小区里有垃圾,老贾马上捡起来;有岁数大的人拎着垃圾袋往分类站走,离得还有二三十米的距离,老贾已经迎上去了……老贾说,付出也有了回报:“有居民看我辛苦主动给我送水喝,但更让我感动的是,现在大家都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我亲眼看到了连小孩子对垃圾分类都很重视。”

  今年5月新条例的实施对于中芯花园的社区居民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因为垃圾分类这项工作,他们在老贾的带动下一直在做。环境干净了、整洁了,大家每天都笑盈盈的。时光流逝,贾金海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十年多了,这里的每一块土地都踏满了他的脚印,花草和树木都灌注了他的汗水。

  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无废城市”初见雏形,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经开区每一天都在变得更美,这背后是每个人参与其中,奉献出的点点滴滴的力量。

  融媒体中心实习记者 卢金曦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84285566 网站热线:010-84276814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