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晨曦凉薄中带着丝丝缱绻温柔,日光轻吻着一幢幢高楼大厦的玻璃外墙,唤醒了崭新的又一天。企业园区内,从生产线到办公楼,无不诉说着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公园美景里,运动、养生爱好者们乐享着家门口“氧吧”带来的生活惬意……这些每天重复上演的场景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处——经开区。
2019年亦庄新城建设创新发展务虚会上,工委书记王少峰提出,要为打造一座令人向往的幸福城市努力。实际上,经开区也是这么做的,以人为本,持续推进“宜居宜业绿色城区”建设,不断在群众幸福生活图鉴上加重笔墨。今年以来,区内公园、绿地面积不断扩大,教育、医疗、交通等基础配套日趋完善、提升,产城进一步融合,群众生活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在令人向往的幸福之城建设路上迈出越来越坚实的步伐。
点废成金
低碳发展有“良方”
在经开区今年的大事记中,成为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无疑是“最热词”之一。但无废城市怎么建?尤其是作为国家级开发区,面对大量的工业固废、危废产出量如何处理,国内并无可供借鉴的经验。好在,经过多年对先进城市绿色管理理念的探索和践行, 经开区找到了自己的路径。
在被绿地环绕的区内企业揖斐电电子(北京)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们正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专心致志地工作。作为一家每年可生产30万平方米、全球最大的印制电路板开发和生产的专业厂家之一,大量的水和多道工艺中所需的药品、化学制剂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相应的工业废水废液产出量也可想而知。但这一情况在该企业却出现了“比例失调”。
其中的奥秘藏在企业产线末端的一个“庞然大物”里。
“这是我们建立的废水、废液深度处理配套项目试验线。”该公司环境科科长石春歌介绍,工艺流程产生的废水就是通过这台设备变成污泥,并通过烘干技术使其每月减量100吨。再通过电解含铜废液环节,对废液中90%的铜进行回收,实现了含铜废水的就地综合处置。“设备每日可稳定处理废液1吨左右,仅这一项技术每月就能够回收10多吨铜。”
而这样的污泥烘干减量技术已在区内推广开来。2018年数据显示,区内一般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率为96%,危险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也达到了57%。
此外,揖斐电的环保减排还体现在工艺流程的中间环节。通过引入逆流漂洗工艺清洗,不仅节约了处理残留药液时65%的用水量,也减少了废水产出量。
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无废城市建设体现在每个环节,经开区探索的是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发展模式。”
经开区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不只体现在工业固废的处理上,还表现在绿色建筑上。
于今年9月1日投入使用的X88“最绿”幼儿园,是北京首个通过德国PHI被动房认证并成功落地的幼儿园,也是目前国内成功落地的最大规模的被动式幼儿园,采用可再生能源技术,集恒温恒湿、节能环保等多功能于一身,可实现相当于290吨/年的碳减排。这也是全国第51个取得认证的项目中唯一政府投资的,该项目也说明了经开区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决心与行动力。
根据2019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建筑发展大会公布的数据,目前,区内政府投资新建项目100%实现了三星级,绿色工业建筑达到182万平方米,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已完成了60万平方米,占全市所有项目的30%。未来,将通过绿色建筑的规模化发展来推动生态城区的建设。
绿意遍城
鲜氧生活随时享
即使进入冬季,也阻挡不住区内职工何慧坚持骑车出行的热情。自今年经开区新城滨河公园二期开放后,她就转变了交通方式。工作日晴好的天儿里,每天从马驹桥镇的家,一路沿着蜿蜒在公园内的红色沥青骑行道,骑到位于区内路东区的公司上班,成为她乐此不疲的事情。
“沿路栽种的各类花草、乔木,还有景观设置,如风景画卷中一样美好,每天从这里经过,心情都变好了。”小何说,公园内秀美的景色是吸引她的重要原因之一,园内跨河、穿桥紧密衔接,贯穿分布在核心区、河西区、路东区的凉水河公园、新凤河景观带、通明湖、通惠河排干渠景观带的长达33公里骑行道,让她在画卷中过足了“骑行瘾”。另外,沿途设置的智能座椅、智慧灯杆等科技设备,也让这里成了她处理临时办公需求的自然办公室。
除骑行爱好者,小何还有另一个身份——摄影发烧友。今年初,受朋友影响,小何迷上摄影,并攒钱买了台入门级单反相机。周末放假只要有时间,她就会挎上相机包外出采风。她喜欢风景照,于今年建成开放的通明湖景区和南海子二期正好为她提供了绝佳的实践地。
这其中,通惠排干渠、通明湖景区是经过清淤工程后形成的集雨水资源化利用、径流峰值流量调节和生态景观为一体的多功能调蓄湿地公园。占地6.41平方公里的南海子公园二期是一座集生态、休闲、科普、人文为一体的自然公园。
在这两处公园,小何不仅如愿拍到了花红柳绿的自然风光,还结识了扛着“长枪短炮”的专业摄影师,从他们那里了解到很多自己之前从未见过的珍稀飞禽。“比如文须雀、疣鼻天鹅、长耳鸮、震旦鸦雀,我自己拍到最多的是白鹭。”她指着相机中的几张照片兴奋地说。
出门见绿,移步即景。今年以来,经开区按照森林绕城、绿道连城、碧水穿城、湿地润城、公园遍城、农田留城、景观靓城、文化兴城的“绿城八法”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加速了公园遍城的景象形成,使区内公园总面积达13.3平方公里。并规划打造城绿交融、环网交织的绿道体系,结合道路沿线绿化与滨水绿化景观带,建设新城成网成环的绿道体系,规划城市公园绿道、郊野公园绿道、滨水绿道、区级绿道,总长度约300公里,便于市民绿色出行,不断提升职工、居民幸福感。
文化亮城
潮范儿生活不重样
微信封面一眼望不到边的荷花池、朋友圈里前不久用积雪堆起的断臂维纳斯,这些都记录着刘开济在清华大学校园里的学习生活点滴。将时钟拨回到今年6月,他还是就读于人大附中经开区学校的一名高三学子,在繁花似锦的美丽时节,他以裸分708分的总成绩,位居经开区新城地区第一名,北京市排名并列第三,为学校争得荣誉。
聊到自己取得的成绩,眼前这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大男孩说离不开学校优质的资源、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家校之间的默契和信任关系。
如果学校的资源为他的成长提供了良好沃土,那么,人大附中经开区学校的高光时刻则离不开经开区对辖区教育资金的不断加大投入及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引入。
2017年10月30日,人大附中集团与经开区合作办校的签约仪式,开启了该校教育发展的新纪元,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日益释放出创新的活力。数据显示,学校每学期去人大附中本部进行交流学习的教师达200余人,且多名教师在本部进行跟岗培训;选送的优秀学生还可走进人大附中本部全方位学习。
人大附中经开区学校并非个例。近年来,经开区持续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布局,积极对接名校设立分校,人大附中、北京十一学校、建华实验学校、耀华国际学校、北京二中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被相继引入区内,使区内基础教育事业版图朝着均衡化方向不断发展、扩容,经开区新城教育资源和办学质量得到持续优化,基本满足了区内居民高水平、多样化的入学需求。
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16日,在人大附中经开区学校举行的中芬教育论坛经开区主题日活动上,邀请亦庄新城范围内学校校长、老师与芬兰文化教育部的官员及教育专家面对面开展教学研讨,拉开了经开区和芬兰教育领域合作更进一步的序幕,助推区域教育事业走向国际化。
丰富的不只是区内的教育资源,还有文化、医疗资源。开在商场里的中信书店、西西弗等实体书店,遍布企业园区、街角的特色阅读空间,还有社区里今年增设的24小时城市书房、漂流书屋,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等,让居民们的文化生活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包含同仁医院、东方医院在内的4家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1家一级医院、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北京市120直属急救站在区内聚集,助力解决区内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融媒体中心记者 于晓玲